一、义阳山概况
义阳山位于川东北巴中市恩阳境内。义阳山位于恩阳镇南侧,山高673米,山势陡峭,绿树成荫,劲松擎天,自古被誉为“巴西第一名山”。此山有三峰,上有读书台、红梅阁、普贤寺。读书台,怪石嶙峋,传说《斩巴蛇》中的王鹗公子在上面读过书,至今巨石上,砚台清晰可辨。
二、义阳山传说
话说义阳郡(今巴中市恩阳镇)郊外有座义阳山,义阳山有一位书生,长年在庙里苦读圣贤之书。庙旁有株红梅树,长有几百年了,吸日月之精华,集天地之灵气,修炼成精灵,能化为人形。
一天晚上,书生读得疲倦正要歇息,忽听—阵轻轻叩门之声。书生觉得奇怪,开门一看,月光下一位婀娜少女立在门前,羞得他连施数礼。少女轻启樱唇,称自己是玉皇大帝之女,因喜恋义阳郡的热闹繁华,私下凡尘,夜晚憩居于义阳山顶,见书生刻苦夜读,特来陪他说说话,以解寂寞之苦。红梅日日吐放花芯,送出清雅的花香,让书生倍感温馨。书生平日也对红梅情有独钟,每日吟哦于红梅花下,许多话都对她讲,还为她写了不少的赞美诗呢!红梅深受感动,便不顾人精有别,欲效仿芙蓉花仙,以身相许。
书生姓陈.自幼父母双亡,寄居于义阳山神庙,日夜用功,以期有朝一日,金榜题名。红梅每天都来陪公子秉烛夜读,谈诗论文,她字字珠玑,真是无所不通,陈公子的文章也日臻精妙。
在义阳山麓,住有一条千年巴蛇精。此精修炼多年,早已垂涎于红梅小姐的美貌,多次纠缠而遭拒绝。他见红梅垂青于陈公子,恨得咬牙切齿,真想马上杀掉公子,但怕红梅反感而迟迟未动手。他心生—计,在义阳山尾端变成一个长长的山洞,嘴巴就是洞口,专等陈公子清明为父母上坟时走进洞里,那时一闭上嘴巴,轻而易举地消灭情敌。
清明节,陈公子下山了,红梅不放心他独自一人,等他一走,马上跟来。果然,陈公子已走进巴蛇的大嘴,红梅一眼看出这是蛇精精心设计的陷阱,想要公子退回已经来不及了。干钧一发之际,红梅飞身入洞,用身体撑住了蛇嘴,却被巴蛇一起吸进了肚里,红梅忙用自己的元神护住陈公子,免被巴蛇所害。
义阳山三峰相连,其中一座山上住着一位道行深厚的灵鸠道人,日日在道观里向弟子讲经传道。这一日正欲行术,突听法桌上黄铜宝剑啸啸作响,灵鸠道人掐指一算,大叫:“大事不好,巴蛇出来害人了!”马上设起神坛,施起法术,再架起一个特大的蒸笼,燃起熊熊大火。对弟子说:“我将进入蒸笼,与巴蛇斗法,救出陈相公与红梅,七七四十九天之内,不管听到什么,千万不能揭开笼盖,不能断火,四十九天之后,为师自然会平安回来,千万记住!”说完进入蒸笼。
大火燃了六八四十八天,灵鸠道人也与巴蛇斗了四十八天,眼看巴蛇精疲力尽,陈公子因有红梅护体,依然安然无恙。
灵鸠道人的弟子在道观里日夜添火,丝毫不敢闭眼,指望师傅早日除妖,走出蒸笼。已经是最后—天了,弟子心里更加焦急。这时,忽听蒸笼里隆隆作响,好生怪异,弟子害怕:莫不是师父出事了?还是……情急之中,竟忘了道人的千叮万嘱,揭开了蒸笼。
其时,灵鸠已占了上风,巴蛇命在旦夕,发出一阵阵的怒吼。正在这时,灵鸠忽觉全身一软,使不出一点法力,他知是弟子揭了蒸笼,害他法术尽失。危急之中,他拼尽最后一口仙气,把宝剑插进了巴蛇的咽喉。只听“轰隆”一声,洞口倒塌,把巴蛇、道人连同红梅及陈公子—同压在了洞里。
红梅为护陈公子,元神离体。巴蛇一死,洞口已塌,陈公子不能出来,红梅愿与公子同生死,不愿元神归位。红梅树日渐枯萎,远没有往日神采,与平常树无异。义阳山人为纪念红梅小姐的深情,在陈公子住过的地方,重修了庙宇,取名“红梅阁”,为红梅小姐塑了真身,亭亭玉立于山间“晒经石”上(因陈公子每年在此晒书而得名),也为灵鸠道人修了道观,以谢他舍身为人、为民除害的功迹。在义阳山尾部,我们顺着当年陈公子下山的路径,还可以找到已垮塌的巴蛇洞,走进蛇眼化成的洞里,或许还可以聆听红梅小姐与情郎互诉衷肠呢!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