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阳不但涌现出为大量演出团队联系业务的经纪人,同时也出现了一批专门写歌词剧本的群体。”绥阳风雅艺术团艺术总监彭燕修说,他既帮助联系演出业务,也从事歌词剧本舞蹈编排的创作指导。
“我们剧团最叫得响的作品是《诗乡空心面》,为创作这个作品,还组织创作人员深入做空心面的农户和企业中去体验生活,一遍遍看生产的工序流程,最后几易其稿,才把绥阳的做空心面的劳动场景搬上舞台。”彭燕修说,作品出来后,不但赢得了群众的叫好,还走出国门,在中日韩三国敬老公演中获得金奖、还在世界音乐殿堂维也纳金色大厅参加第四届国际中老年艺术节获舞蹈类金奖。
在绥阳采访,记者联系了绥阳诗乡红歌合唱队和洋川镇春之声艺术团,两个演出团队的负责人都下乡演出去了,等了几个小时,才得以和他们见面。
“演出团能走出国门,首先得益于它扎根于乡野,扎根于群众中,才有生命力和感染力。”春之声艺术团王立建见到记者时说,农民群众有需要,才催生了大大小小的演出团队和联系演出的经纪人,要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就需要提高演出质量,才能由乡村走向世界。
“春之声艺术团每月演出有10多场次,在册的演员有28个,一场演出8个人左右,收费500元,12人以上收费600元。”说到受群众欢迎的程度,王立建说,需要演出服务的群众,都是自己联系好车来帮着载人拉乐器,还得提前几天甚至个把月预定。
拿出剧团联系业务的小本子,王立建说,预定的演出现在就有16场,有预定5月2日去演出的,可以说提前一个季度就进行了预定。“有时候忙不过来啊,特别是重大节日的时候,演出单子接不完。”王立建说,演出团现在实行公司化管理,从原来的自娱自乐发展成带商业、专业化的演出团队。
“绥阳热衷文化事业的人很多,我们演出团还得到了不少赞助。”诗乡红歌合唱团李廷模说,由于他联系合唱团演出的多是公益性的,涉及的收费很少,但得到不少热心人的帮助。“我记得三建司就给了我们3000元经费支持,还联系了几个企业进行慰问演出,企业满意了,就出钱对我们进行支持。”李廷模说,合唱团都是老年人,唱歌主要是找乐趣,但现在文化市场群众需求很大,他正琢磨让这支乐队能既找到乐趣也找得到钱。
绥阳县宣传部副部长余莉说,目前该县有多位专业的“农民文化经纪人”,他们熟悉市场,机动灵活,发挥优势,在农民和剧团之间牵线搭桥,丰富和活跃了农村文化市场,为绥阳的文艺事业发展作出了可喜的贡献。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