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采新疆

家乡区县: 新疆新源县

新疆医科大学坐落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风景秀丽的鲤鱼山下,是一所具有光荣传统的高等医学院校,其前身新疆医学院始建于1954年,1956年建成招生。新疆医学院的兴建,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毛泽东主席亲自决策将新疆医学院的建设纳入“一五计划”156个重点项目。1998年6月新疆医学院与新疆中医学院合并成立了新疆医科大学,江泽民同志题写了校名。2011年11月4日,国家卫生部与自治区签署了共建该校的协议,为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和机遇。

学科建设

学校共开设23个本科专业,22个专科专业,其中包含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自治区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9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自治区级思政重点课程。
科研成果

在科学研究上,多年来新疆医科大学始终围绕新疆重大疾病、特高发疾病防治及区域特殊药物资源开发展开科学研究工作。在新疆少数民族特高发疾病学、中维西医结合学、包虫病学等特色学科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国内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学校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不断增,2009-2013年期间分别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4项、65项、66项、77项、88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009-2013年期间分别获省部项目64项、113项、147项、159项、189项。各类科研经费额由1998年的26.8万元增加到2013年的10300.6万元。[5]
学术资源

学校有1个教育部省部共建新疆维吾尔族高发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1个科技部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训基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大疾病医学);有地方病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包虫病基础研究实验室、新疆心血管病研究实验室、新疆名医名方与特色方剂学实验室、新疆医学动物模型研究实验室等5个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有呼吸生理病理实验室、病原生物学实验室、新疆特色药材标准化重点实验室、新疆特色资源、环境与健康实验室、新疆代谢病重点实验室5个自治区教育厅重点实验室;有中维西医结合临床、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各家学说、中医皮肤病学、中医老年病学、临床中药学、中医络病学(培育)、中医文化学(培育)8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有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麻醉学、病原生物学、中西医结合临床、生药学、药理学、肿瘤学、中医方剂学(培育)11个自治区级重点学科;有19个自治区级研究所(中心)。有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有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5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有1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4师资力量
编辑

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全校教职工15205人,校本部教职工1653人。专任教师924名,临床教师1250人。全校教授212人,副教授645人.[5]7人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5人获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55位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5人获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名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2人获国家何梁何利基金奖,31人获得自治区突出贡献优秀专家称号,12名自治区级教学名师,2009年、2010年连续获得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各类在校生26770余人,其中博士研究生430人,硕士研究生3043人,普通本科生7919人,普通专科生3002人,留学生606人,成人教育学生7804人,独立学院学生3612人。在自治区各高校中,在校博士、硕士研究生总数居第二位。[6][1]
5办学规模
编辑

新疆医科大学自1998年挂牌成立以来,在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办学水平等各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学校有4个校区。有14个学院,2个教学部,[5]现全校占地面积130.2万余m2(13020亩),建筑面积61.59万m2(含六所附属医院),教学、医疗、科研设备总价值49.54亿元(含六所附属医院);校图书馆拥有馆舍5452m2,藏书40.8万册;学校教职工5432人(含六所附属医院,其中民族1565人,占28.81%),其中专业技术人员4404人(其中民族1368人,占31.06%),本科以上学历专业技术人员1935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人数的43.93%:硕士以上层次的专业技术人员349人,占本科以上学历人员总人数的18.03%;专职教师442人(其中民族158人,教授48人,副教授106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784人,占本科以上学历人员总人数的40.7%;现有博士生导师27名,硕士生导师259名。全校有55名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6位同志被授予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称号。各类在校生26770余人,其中博士研究生430人,硕士研究生3043人,普通本科生7919人,普通专科生3002人,留学生606人,成人教育学生7804人,独立学院学生3612人。[5][7]
6办学目标
编辑

新疆医科大学今后的办学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是,继续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教育法》、《高等教育法》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依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核心,认真贯彻党的新时期教育和卫生工作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走以内涵发展为主并突出中西医特色和区域特色的道路,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以教学改革为核心的各项改革,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形成良性运行机制,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以本科教育为主,适度发展高职教育,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稳步发展成人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培养适用型、复合型、创造性医学人才,并充分利用地缘优势,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努力把新疆医科大学建设成为教育思想先进,教育体制健全,具有较高办学水平、办学条件效益和管理水平,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现代医学模式,能够为新疆医疗卫生保健事业提供完备服务,学科门类齐全,专业层次结构合理,中西医并重,具有新疆特色,融自治区医学教育中心、医疗保健中心、医学科研中心、医学信息中心和继续医学教育中心,集教学、医疗、科研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医科大学。

刘志红 ,早年毕业于新疆医科大学,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副院长,南京大学医学院院长,国家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江苏省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全军肾脏病研究所所长,全军肾脏病重点实验室主任。美国布朗(Brown)大学医学院客座教授;国际肾脏病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Nephrology, ISN)理事,国际肾脏病全球改善预后委员会(Kidney Disease: 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KDIGO)执行委员。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华医学会理事会理事,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会主任委员,全军第九届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内科学领域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学会副会长,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华肾脏病杂志》总编辑,《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总编辑,《美国肾脏病杂志(Am J of Kidney Dis)》副主编。
郑静晨
郑静晨(1959.9.14 --)灾害救援医学专家。生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原籍陕西咸阳市。1983年毕业于新疆医学院(新疆医科大学)[9]医疗系,2009年获清华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武警总医院院长。中国国际救援队副总队长兼首席医疗官,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副会长,中国医院协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科普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院协会医疗保险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专家。我国灾害救援医学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主持构建了灾害救援医学工程体系。建立了新学科灾害救援医学;以灾害救援医学理论为指导,根据救援现场实际需求,主持研发了现场医院快速部署系统、专家远程医疗支持系统、复杂灾害环境下的救治技术、灾害心理治疗技术、灾害卫生防疫技术、航空医疗后送技术,实现了技术、装备创新和集成;把系统工程相关理论引入到灾害救援医学工程中,建立了灾害救援医学工程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完成的重大自然灾害医疗救援体系的创建及关键技术、装备研发与应用研究,获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省部级一等奖5项。发表论文64篇,主编出版《灾害救援医学》等专著6部。被国务院和中央军委记一等功。201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夜晚我领舞(2014-05-1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