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岳阳市鲁肃墓

家乡区县: 湖南省岳阳楼区

鲁肃墓在离岳阳楼不远的洞庭橡胶总厂内。墓堆耸立如丘,周围砌有石栏,墓顶有一小亭,亭内立清光绪年所刻两米高石碑一块,上书“吴鲁公肃墓”。墓前石引柱上镌刻对联“扶帝烛曹奸,所见在荀上;侍吴亲汉胄,此心与武侯同”。相传三国时期,周瑜死后,鲁肃代理水军都督,驻守岳阳。在洞庭湖训练水军,亲自到常德与关云长谈判,划湘江为界,魏蜀吴遂成三足鼎立之势。

鲁肃墓在湖南省岳阳市 鲁肃墓
湖南省岳阳市 鲁肃墓
离岳阳楼不远。往3517路里走前行大约300米向右走150米左右即到。门外有些破旧。墓堆耸立如丘,周围砌有石栏,墓顶有一小亭,亭内立清光绪年所刻两米高石碑一块,上书"吴鲁公肃墓"。墓前石引柱上镌刻对联"扶帝烛曹奸,所见在荀彧上;侍吴亲汉胄,此心与武侯同"。相传三国时期,周瑜死后,鲁肃代理水军都督,驻守岳阳。在洞庭湖训练水军,亲自到常德与关云长谈判,划湘江为界,魏蜀吴遂成三足鼎立之势。

鲁肃字子敬,东汉临淮东城即今安徽鲁肃墓
鲁肃墓
省定远县人。东汉末年东吴功勋卓著的政治家、军事家。《三国志·吴志》说他少有壮节,好为奇计,家富于财,性好施与。东汉末年军阀混战,他献出家产随周瑜投奔孙权。孙权初次会见他密议国策时,他就作出了"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唯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的论断。他的见解与诸葛亮的《隆中对》是异曲同工不谋而合。赤壁大战前,他力主联刘抗曹。在战争过程中又多方斡旋,调解周瑜与孔明之间的矛盾,终于协助周瑜取得了赤壁大战的胜利,为孙权雄踞江东奠定了基础。赤壁大战后,他又力主借荆州与刘备,加强与刘备的盟友关系,增加曹操的敌手,促成三足鼎立之势。当曹操听说孙权借地刘备时,正握在手中修书的笔都掉到地下了。

清代古老的鲁肃墓
古老的鲁肃墓
诗人李调元在《鲁肃墓》诗中称许道:"借荆能落曹公笔,切勿轻看冢中人"。210年,周瑜在岳阳病危时伏枕上书孙权极力推荐鲁肃自代,他说:今既与曹操为敌,刘备又近在公安,边境极近,百姓还没有完全归附,宜得良将,以镇守安抚巴丘。鲁肃智谋足当此任,请求您让他替代我,我就是死了,也没什么后顾之忧了。周瑜死后,孙权依言命鲁肃镇守岳阳。 在岳阳,鲁肃曾赴益阳与关羽单刀赴会,对关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终于说服关羽同意以湘江为界,由此奠定了吴蜀之间的疆界。在岳阳他屯军筑城,巩固边防,修建阅军楼操练兵将,并厚抚巴丘百姓,使战乱中的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因此,岳阳历代百姓深铭其德,奉为贤人,专门修了鲁将军庙祭祀他。另外在"三贤祠"、"文庙名宦祠"也供有他的牌位。这些都说明了只要真心诚意地为人民做过好事,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清朝同治和光绪年 鲁肃墓风光(1)
鲁肃墓风光(1)
间的《巴陵县志》均有鲁肃墓的记载。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巴陵知县周至德对墓陵进行过一次修葺。1915年,北洋军阀曹锟来岳阳时,又修整了一次,重刻了墓铭。墓碑两侧的石柱上刻着一副对联:"扶帝烛曹奸,所见在荀彧上;侍吴亲汉胄,此心与武侯同。"墓顶上有一小亭,亭中坚一石碑,碑上刻着曹锟撰写的铭文:"距今1698年,汉建安二十二年,东吴水上将军鲁肃卒于斯,巴陵人思其德而葬之于斯。余在岳阳,过其冢下,想见其为人,为之徘徊留连不去。旧冢有亭,亵不容人,余从而修葺之,而为之铭曰:公德于斯,卒于斯,而葬之于斯。呜呼,公足以千古!"这就是四十年前人们所见到的鲁肃陵墓。后来亭毁碑失,只存墓垄。

墓和亭均毁于"文革"初期了。为了发展旅游业,恢复名胜古迹,岳阳市人民政府决定重修鲁肃墓。1984年,岳阳市按原貌进行重修。1956年被列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可惜的是,鲁肃的陵墓有好几处,此墓是真是假,还有待进一步考证。1985年由湖南橡胶总厂集资,岳阳市文物管理部门负责重建工作,坚持"整旧如旧"的原则,其规模按民国初年所拍鲁肃墓的照片恢复旧制,墓高8米,四周镶有麻石护栏,亭中竖有刻着鲁肃传的大石碑,顶上建有一座覆盖琉璃瓦的六角亭,总共占地800多平方米。原鲁肃墓朝东正面竖有一幅大石枋门,高约三点五米,宽一点二米,有石直达碑前,现改西面为正门,增设牌坊,朝洞庭湖,并列入岳阳旅游区向游客开放。

中国 鲁肃墓风光(2)
鲁肃墓风光(2)
已知有鲁肃墓5座,分布于岳阳、汉阳、镇江、丹徒和句容,孰真孰伪各有说法。何光岳《岳阳三国名人古墓考》认为岳阳鲁肃墓是迁葬墓的遗留。"岳阳暑热,鲁肃死于伏天,只能暂行寄棺埋葬,以安定军心,加之魏、蜀时时骚扰江路,鲁肃的灵柩也难以从长江运回东吴安葬,故寄葬墓是存在的"。后来鲁肃的儿子鲁淑为昭武将军迁夏口督,才将父墓迁至汉口龟山,因此龟山又名"鲁山"。

岳阳传说中的鲁肃墓甚为神秘,说墓室内巨大的红漆棺材是用铜索铁链吊起的,棺前大油缸燃着长明灯,壁上挂着鲁肃生前用过的青锋宝剑。如若棺木落地,岳阳将发生大火灾。"文革"挖防空洞时,有人就想发挥这个大墓室的作用,经精确计算从南北两侧对挖,结果两路人马在地底下会师了,可什么也没发现。其实清同治《巴陵县志》记载鲁肃墓,当时就有"靴冢"的怀疑,甚至有人说是后人"附会"。但是,这些都不影响鲁肃在岳阳人心目中千古"贤人"的形象。

 

只有爱丽丝(2015-05-2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