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阳县驻军与防务(1)

家乡区县: 陕西省泾阳县

第一节 驻军
一、古代驻军
本县历代均有屯兵。三国时,曹操曾在今县境三渠乡大寨(村)、小寨(村)(位于县城东7.5诠里处)屯田养兵。唐初,今雪河乡武寨府(乡政府所在地),曾为屯兵习武之地。高祖武德年间(618—627),大将李靖率部曾在今蒋路乡寨子村(位于县城北约16.2公里处)安营扎寨。代宗永泰元年(765)九月,郭子仪率部驻扎今雪河乡庄头村(位于县城东北约1.5公里)。明中叶,大将马三保曾在今扫宋乡马东庄(位于县城北约12.5公里处)屯田养兵。清同治三年(1864)年,回民起义军集结崇文塔(位于县城东约10公里)周围。
二、国民党驻军
民国8年(1919)冬,陕西靖国军田玉洁部进驻县城,派惠显峰连驻社树堡,郭贤丞排驻程村堡,路孝甫排驻云阳镇,马弁驻县城内。16年(1927)9月,甘肃流匪韩有禄、黄清贵窜入县境,被田玉洁部泾阳城防司令张九才收编,驻县城。25年(1936)“西安事变”后,杨虎城警备第二旅孔从周部2个团、1个独立营驻本县境。27年(1938),第十七路军李振西部在娘子关抵御日寇失利后,驻防县城,补充兵员和给养后撤离。35年(1946),国民党第三十七军特务机关总部(简称三七总部)驻县城。38年(1949),国民党第九十军五十三师一五七团和一五八团两个营驻防永乐、崇文地区,守护咸铜铁路泾河大桥。国民党第七十六军二十师残部进驻马窑、朱家庄、崔黄村和西凤山,堵截中国人民解放军南进。
三、红军和人民解放军驻军
1933年4月,刘志丹率领红二十六军700余人、黄子文率领渭北游击队100余人,进驻白王西苗村。1936年12月15日,中国工农红军进驻云阳镇、安吴堡、水磨村及清峪河北诸村寨。8月下旬,刘伯承从甘肃西峰童(屯)子抵达石桥镇整装待命。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第三、四军和第六军进驻境内。1949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兵团进军西北的大部分军队,集结县境。建国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第十师第二团、陕西军区第三○四库、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五一三医院、一八二医院、兰州军区后勤部第二十八分部教导队等凫后在本县驻防。
第二节 防务
一、防务设施
为避乱防患,本县历代均筑防务设施,有烽火台、城堡、寨子、楼子、窨子、防空洞等,现大多残存遗迹,完好者寥寥。
(一)城堡
本县城堡之设,远溯唐代,明时大兴。其规制不一,均为土夯筑造。除县城外,北有中家堡、冯家堡、安吴堡、高家堡、李家堡、韩家堡,中有程村堡、新兴堡、大训堡、千夫堡、牛家堡、何家堡、罗堡、仵家堡、何村堡、梁家堡、康家堡、马家堡、穆家堡,西有张家堡、社树堡,南有王家堡、太平堡、孙家堡、永安堡、开堡。
高家堡 清宣统《泾阳县志》载:高家堡原名温韬寨,分上、下两城堡,始建于五代时后梁。遗址位于县北口镇街东北2.5—1.5公里处。上堡东、北两面依山,西、南两面临崖,呈长方形,东西宽190米,南北长200米,下堡东、西、北三面临沟,南面抱崖,呈正方形,长、宽各40米。现两堡残垣尚存。
李家堡 清宣统《泾阳县志》载:李家堡原名智悫寨,唐时朝官曹智悫为抵御黄巢起义军所建。遗址位于县北口镇李家庄东北约0.8公里处,城堡北临冶峪河,东、南两面临沟,大致呈长方形,东西长600米,南北宽400米,周长约2000米,西南角有角楼遗迹。
程村堡 位于县西北9公里处,今属桥底镇辖,据传为明代赵御史所筑。呈长方形,东西宽100米,南北长200米,周长600米,四周有城壕。今基本保存完好。

夕、颜(2014-05-1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