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君莫贪腐

家乡区县: 成都市武侯区

  贪,在《俱舍论》中译为对名、利,对财务,对外界一切可欲之物产生不厌足地追求、占有的欲望和行为。在佛教里对贪、嗔、痴,又称为“三毒”、“三垢”。贪是三毒之首,为恶之根源。腐,则是变质、烂而肮脏,也指行为堕落,思想败坏。而我个人认为,官员的贪污行为在某种意义上跟偷盗是一层意思,但凡贪官都具备贼的品行。可为何总有一些贪官明明干了偷盗窃取之事,却还在老百姓面前一副飞扬跋扈、耀武扬威的形态呢?也许,那是因为贪官们在长期的贪腐之中养成了一种“读书之人窃书不算偷”的自欺欺人心态吧。
  贪则必腐。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为主贪,必亡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
  历史上的亡国之君不少,其原因也不外乎一个贪字。他们热衷于酒色淫醉、挥霍享乐、大兴土木、敛金聚财等。春秋时期的虞公因贪念美玉而两次成为亡国奴,实在是令人无语。而商纣王的“酒池肉林”是在历代贪图享乐、荒淫无道的帝王之中也算是绽放出了一朵奇葩。传说他在皇宫花园里修建了巨大而豪华的池子,将精心酿制的玉液琼浆灌注其中,谓之酒池。还把煮熟的山珍海味悬挂在“酒池”周围的树枝上,谓之肉林。而纣王就此带头和宫廷里的帅哥美女脱光衣服,在酒池肉林间追逐、嬉戏、宴饮。看来纣王在大肆用公款吃喝玩乐中不愧是一位天才、佼佼者,也许他所发明的“炮烙”之刑,其灵感就是来自于“肉林”中的某一次“裸宴”吧!但这已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纣王的荒淫享乐既把老百姓推向了水深火热之中,也把自己推向了断头亡国之路。
  和珅,是中国近代史上巨贪的代名词。和珅为官二十余年所收刮的民脂民膏竟然多达十多亿两白银,相当于两次“庚子赔款”。民间一直流传着“和珅倒,嘉庆饱”的谚语。和珅虽然富可敌国,但毕竟是贪来之财,二十多年的富贵荣华和聚敛的巨大财富最终换来的却是嘉庆帝赐予的那一条死死栓在他脖子上的白绫,从而落了个身败名裂、获罪而死的下场。和珅的一首《狱中对月》把一自己从贪得无厌到身死财散的悲切与悔恨心情写得淋漓尽致。
  纵观中国近代史,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世界列强迫使中国所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这不光是割地、赔款、丧权的耻辱,更是清政府政治腐败和官员们贪图享乐所带来的可耻下场。1895年慈禧为了个人享乐,挪用海军经费3000万两白银修建颐和园,致使北洋海军没有经费购买军舰、更新火炮,最终导致北洋海军全军覆没。(3000万两白银在当时可以购买致远舰18艘)
  贪,是一把双刃剑,往大处,伤民、误国;往小处,害人、害己,甚至深陷囫囵、丢掉性命。(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改革开放几十年了,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可随之而来的是滋生了一大批贪污腐败分子,并且有愈贪愈大、愈演愈烈之势。正如王岐山所说:某些地方已经出现了塌方式腐败!这说明了当今的腐败现象已经严重危及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了。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一些自恃权力在握的人以权谋利、贪污受贿、结党营私、祸国殃民,成了改革开放中的蛀虫,也成了党和国家肌体里的毒瘤,严重影响了党的执政形象,也在很大程度上涣散了社会主义民心的凝聚力。十八大以来,落马的官员如周永康、苏荣、徐才厚等人虽然官居党政军领域的要员,但还是因为一个贪字被党和人民送上了审判台,接受法律的严惩和遭到老百姓的唾弃!
  毛主席在建国初期曾以《甲申三百年祭》告诫全党、全军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不要贪图个人享乐而当李自成,并在反腐倡廉问题上态度十分明确,只要是腐败分子,无论是谁,不问亲疏,他都铁面无私、严惩不贷。在瑞金时期,毛泽东严惩了于都县委军事部长等4人,公审之后执行枪决;延安时期,严惩了劳苦功高但居功自傲、无视法纪,公然贪污大洋3000多元的边区贸易局副局长肖玉壁,从而稳定了形势、肃清了陕甘宁边区的政风;建国后对刘青山、张子善等贪污腐败分子的枪决震动了全国,教育了全党。在毛泽东时代,无论是战争时期还是和平时期,毛主席在廉洁从政上自始至终都以严格自律,垂范于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之中。毛主席在反腐败斗争中一贯雷厉风行,毫不含糊,以至于当时党风、政风、军风都特别纯正、清廉,受到全国人民的拥护和爱戴。
  现在,有人担心一旦反腐过了头势必影响改革开放的进程,怕打击得太深牵涉的太广会使得一些官员在经济建设中缩脚缩手,怕经济建设就此搞不下去。这是杞人忧天,这种论调只会助涨一些贪腐分子的气焰。
  三国时期,蜀国境内“刑法虽峻而无怨者”,这就是一段很好的历史参考教材。官员的所作所为很多时候就是老百姓最直接的思想和行为的参照物。蜀国名相诸葛亮一生“抚百姓,示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是蜀国官民的廉洁楷模。诸葛亮一生南征北战、功勋卓著,真正的为振兴“汉室”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生前在给后主的一份奏章中对自己的财产、收入进行了申报:“成都有桑800株,薄田15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别无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长寸以尺。若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诸葛亮死后,他家里的情况也确实如他奏章中所言,可谓一生廉洁,两袖清风。这说明了治理一个国家只要“主明臣廉” 势必会有“刑法虽峻而无怨者”的良好社会风尚。
  为官廉洁是老百姓的对官员最大愿望,也是官员取信于民的前提条件,更是衡量一个官员道德品质高尚与鄙劣的最好尺度。包拯生前立家训刻于石碑上:子孙后代凡做官者若因受贿而被罢官的,生不可回家,死不能葬在家乡坟地。可见为官廉洁是多么崇高的一座道德丰碑!端州产砚台,包拯任端州知府一年连一个砚台都没有拿回家。包拯被后人尊为“包青天”,这正是因为包拯有着廉洁自律和秉公执法的高尚品德。包拯死了九百多年了,“包青天”的故事至今还老幼皆知,这才是名副其实的千古流芳!
  莫伸手,伸手必被捉,这是一条千古不变的法则。习总书记在十八届中纪委第二次全会上提出:坚决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坚持苍蝇、老虎一起打!让我们紧紧团结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反腐倡廉的旗帜,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不断取得新的成绩。
末了,劝君莫贪腐!

Heekei(2015-05-2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