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阳县驻军与防务(2)

家乡区县: 陕西省泾阳县

社树堡 位于县西北王桥镇东南3公里处,据传为清时姚姓富户出资所筑。呈刀形,东西长500米,南北宽380米,除北部有50米残断外,其余城墙今基本完好,城壕及东、西、北门遗迹尚存。
(二)寨子
本县境内古寨有大寨、小寨、宫家寨、寨头、寨子、武寨府等。
寨头(村) 位于县城西南5公里,属今太平乡辖,是古道长平坂坡头,周平王部将曾于此筑寨屯兵,防御西戎侵镐,今已废。
大寨(村)、小寨(村) 两寨毗邻,位于县城北偏东8公里,属今三渠乡辖。三国魏时曹操曾于此筑寨驻扎,屯田养兵,今已废。
寨子(村) 位于县城北18公里,属今蒋路乡辖,唐高祖武德年间大将李靖曾于此筑寨屯兵,今已废。
(三)楼子(防卫楼)
本县境内有楼子多处,多数已废,现仅存一座,位于今龙泉乡所辖西李庄村,建于明代。
西李庄村楼子,坐南面北,形体为四方直筒式,系五架梁、抬梁式结构,高五层,地上一层,地下四层,顶为硬山顶。二层北面嵌石匾,刊“天堑在兹”四字。各层四面均设望孔一眼。基座长8.75米、宽6.70米,面阔5间,进深2间。
(四)窨子(地窖)
历代均修,遍布本县城乡,用于匿人藏物。其形制不,大小各异。出入口较小,且设在隐蔽处,藏人窨子一般为漫道斜筒式,底部挖有可容数人的土窑。藏物窨子状如小口大腹茶壶。今俱废。
(五)烽火台
本县有烽火台遗址一处,位于县城北偏东17.3公里,今龙泉乡所辖西李庄村,为周幽王时筑,今墩台残迹尚存。
(六)防空设施
本县防空设施始于抗日战争期间,用于防御敌机轰炸。建国后1969年,落实毛泽东主席“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指示,以城关、永乐和崇文宋村3处为重点,城乡大修防空设施,共挖防空洞1310条,长3997米,面积4423平方米,可容纳12536人。防空洞或为砖砌,或为钢筋混凝土加固,分坑道式、地道式、通道式多种,内有掩蔽部、生活区、生产区,照明及通讯设施齐全。挖交通壕4条,长22470米;挖地堡10个,各种散兵坑24个。
二、人民防空
民国25年(1936)“西安事变”后,国民党南京政府以抢救蒋介石于困境为名,先后两次派飞机12架次,窜入本县和三原上空扫射威胁。26年(1937),日寇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不断派出飞机,频繁轰炸关中腹地。为保障人民群众安全,同年县防空监视队成立,主要监视日机空袭。
建国后1969年,本县成立人民防空指挥部,后改称人民防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1970年,人民防空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县战备训练办公室合并,成立人防战备训练办公室,各公社相应成立人防战备训练小组。1971年对人防战备训练领导小组进行充实调整,同时成立由13人组成的基本指挥所和预备指挥所。全县组建一个防空民兵团、5个营、42个连,4所救护医院,17个卫生队,并特设抢救连、消防排、通讯排、治安警卫排各1个、机动基干民兵连2个,配有汽车13辆,各种炮28门,重机枪25挺,轻机枪84挺,自动步枪106枝,步枪1076枝。
人民防空战备训练机构组建后,根据咸阳地区的指示精神和本县制定的反空降作战实施方案,多次进行小型防空演练活动。1971年3月和8月,陕西省军区、咸阳军分区分别在咸阳飞机场和三原飞机场举行带兵实地反空降演习,本县均有500名民兵参加;1971年8月7日,在城关地区进行实地防空演习,参加民兵300余人。

夕、颜(2014-05-1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