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经济总量为306亿,全县财政总收入跃上30亿元台阶,达到35.7亿元,是2005年的5倍,占GDP的比重达12.98%,比2005年提高了6.3个百分点。
2011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84.3亿元,同比增长15.1%。财政总收入在全省率先跨越40亿元台阶,达到45.5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跨越20亿元台阶,达到25.9亿元,两项指标均连续两年稳居全省100个县(市、区)第一。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达26988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8621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1.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2%、16.5%和18.6%。综合实力继续领跑全省,在第十一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中前移4位,跻身百强县第82位,连续四年进位赶超。全力推进了总投资286.4亿元的138个重大重点项目建设。江铃股份30万辆整车、江铃控股二期、江铃新动力、皇朝家私、丽晶大酒店、金沙大道南延、县中医院整体搬迁等项目强力推进。在项目建设的强势推动下,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41.1亿元,同比增长26%。
2011年,全县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460亿元,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0.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2.5%、20.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99家,新增23家。小蓝开发区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步伐加快,集中开工了总投资超50亿元的江铃集团11个项目,已集聚5个整车和83个零部件项目;食品饮料产业集聚发展效应明显,亚洲啤酒一期、达利食品等竣工投产;小蓝开发区继成为全省汽车、食品产业基地后,又获得“江西省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称号,成为江西省唯一同时拥有三块省级产业基地金字招牌的开发区,工业总产值和主营业务收入双双突破400亿元大关。启动了7.5平方公里的武阳中小企业创业园建设。
全县粮食总产迈入20亿斤产粮大县行列,生猪出栏、家禽出笼、蔬菜总产、水产品起水量继续位居全省前列;增添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和全省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县三大“名片”;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品牌数继续稳居全省第一,打响了“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品牌。赣抚平原灌区农民负担的灌溉水费全面免除,全县堤顶公路硬化率达100%,河道采砂管理专项整治强力开展,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工程等如期完工;清淤整治400多公里大型排涝沟渠。
2012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总量位居全市第一。2012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437.57亿元,可比增长13.7%。经济总量位居全市第一,占全市比重为14.6%,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全市第五,高出全市平均增幅1.2个百分点。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41.1亿元,增长26%。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310.6亿元,增长24.7%。从产业构成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4.6亿元,下降12.7%;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81.1亿元,增长32.7%;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55.3亿元,增长20.5%。全年共完成工业投资177.7亿元,占投资总量的52.1%,增长30.1%。从2011年到位资金来源看,累计到位资金390.9亿元,比2010年增加17.3亿元,增长24.6%。其中,自筹资金240.5亿元,增长40.5%,占全部资金来源的61.5%.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1.1亿元,增长18.6%。分地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完成57亿元,增长17.3%,其中:城区消费品零售额完成8.5亿元,增长10.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完成14.1亿元,增长20.4%。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完成61.7亿元,增长18.5%;餐饮业零售额完成9.4亿元,增长24.4%。全年累计销售家电下乡产品77479台,发放补贴资金2.18亿元。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