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剧贡献剧团

家乡区县: 江苏省丹阳市

  丹阳市戏剧剧团号称“天下第一团”上演的剧目达一百多部。建团初期整理改编的剧目《砻糠记》曾参加省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江苏省电台播放录音。创作的新编历史剧《三夫人》,曾为锡剧、越剧、昆剧等剧种移植,90年创作的大型现代丹剧《野塘婚礼》曾人选参加江苏省89至90年新剧目观摩演出,并获剧本、导演、音乐、演出、演员五项奖,92年5月,选调进南京,参加江苏省纪念“5.23”五十周年展览演出。同年,由文化部选调代表江苏省参加在福建泉州举办的全国“天下第一团优秀剧目展演”获剧目奖和演员奖。丹剧团曾被文化部授予“天下第一团”的称号。
  近年来,丹阳市进行文艺团体走向市场化的改革。成立了丹阳市戏剧总团,原丹剧团和锡剧团合而为     一。该团现有演职人员35名。改制后的剧团,在经历了文化市场低迷,经营内外困难的低谷后,很快恢复了生机。特别在去年以来,在丹阳市开展的“建设新农村,文化村村行”活动中,市戏剧总团排演大型古装戏丹剧《叔嫂冤》,实现送戏下乡143场,搞得红红火火,打开了城乡演艺市场,当年实现演出收入25万多元。今年以来,该团投入了大量财力、物力和人力在较短时间里,克服困难,
  排演了一台古装锡剧《哑女告状》,自编自排了一台大型少儿音乐情景剧《回来吧,孩子》,两台大戏在农村和全市中小学校巡回演出已达90多场,广受好评,预计今年的演出收入和职工收入将比去年有较大增长。
  目前,剧团仍有三大困难:一是政府财政投入严重不足,每年市财政预算只有60万,且多年不变,剧团还要连续还债10年,每年20万。二是演员队伍严重老化,活力不强。由于待遇较低等因素,难以招聘和引进年轻,专业的人才,直接影响剧团更快更好发展。三是丹剧发展前景堪忧。虽然丹剧已列入镇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没有进一步的优惠扶持政策;丹剧研究所名存实亡,丹剧演员无地培养,后继乏人等等。丹阳市戏剧总团在各级继续关心和大力支持下,在自身的不断努力下,一定会越来越好,丹剧这一独特的剧种也一定会传承光大。

roycal(2015-05-2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