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于河南清丰、内黄、南乐、范县、鹿邑、荣阳。相传,清朝嘉庆年间,山东莱州府客商来到清丰县仙庄,发现这一带种的小麦麦秸皮薄细长,质地柔软,色泽鲜亮,是编织的上乘原料。于是, 就以仙庄为基地,向四方八面农村传播编织工艺,发展以麦秸为原料的 编结草帽辫生产,同时,他们利用中国农历二月二日“龙抬头” 的民间 传说,于农历二月二日在仙庄正式成立“辫行”。河南草帽辫大致分为:荣阳桥辫、鹿邑白辫和莱州花园草三大行当,其 中“莱州花园草”最负盛名。草帽辫具有质地轻柔,热不变形,冷不发脆,且无异味的特点。
一篇篇的辫子从农村妇女灵巧的手中编织出来,曾经几乎所有的老人以此挣钱做家庭生活补助,小孩子上课也拿着辫子只为买一个本子,一支铅笔。如今,当年的工艺又有谁来传承?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