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阳娶媳妇的风俗

家乡区县: 周口市淮阳县

   自古娶媳妇都是颇为讲究的,各地的婚娶风风俗都不尽相同,想要娶大淮阳的媳妇可要做足了功课。

1.见岳父。见岳父母时一般酒是四瓶.烟是两条.上点档次的.再加上保健品之类的.但要成双..一定要双数.不是2就是4.

2.看好。“女儿出嫁,忙坏爹娘。”当爹的忙在各种礼仪上,先扒出老皇历,选好黄道吉日,“看好”“换帖”,目的是图个来日双方家庭的平安。

3.添箱。当娘的一个月前就开始做嫁被,里里外外要都是新的,棉被越厚越好,棉被越厚预示着女儿将来的日子越暄乎。棉被一下子要套9床,也是讨个吉利。众邻居和亲戚都要给女儿“添箱”(方言,即置嫁妆),这里面也有讲究,姑姨添被面毯子,舅添脸盆照镜,婶子大娘添枕头梳妆用品。

4.嫁衣。嫁衣是不让爹娘置的,原因很简单,爹娘的眼光太落后,跟不上时代,不如自己拿着礼钱到大街上尽情挑选时髦的衣服,这时的女儿今非昔比,不再给家里俭省,花起家里的钱出手分外大方。

5.话别。女儿出嫁的头天晚上,爹娘会坐在女儿面前给女儿上最后一堂“政治课”,交待女儿到了婆家怎样做人:一要孝顺公婆,二要体贴丈夫,不能像在家里那样任性撒娇,千叮咛万嘱咐,惟恐有所疏忽。第二天男家的迎亲队伍一到,这边可忙坏了女家,当娘的和婶子大娘们忙着给女儿打扮梳洗,叔伯们忙着把嫁妆填柜,搬出来装到婆家的车辆上。

6.随身饭。女儿的嫁妆除衣物、被褥、家具、电器外,还有一种必备的很有地方特色的饭食嫁妆——“随身饭”。由于这种饭需事先由娘家备好,女儿出嫁的当天,随迎娶的花轿或汽车带到婆家,故而才有了这个名称。“随身饭”的品种有肉、菜、馍、面条和饺子等。称呼每种饭菜时,人们习惯在前面加上“随身”二字。若是随身饺,饺子的数量也有讲究,它要由女儿出嫁时的年龄来决定。如果女儿是20岁,应要准备20个饺子;如果24岁,则必须包上24个饺子。有的地方饺子的数量和女儿的年龄相等,有的地方要比年龄多一个,为的是图吉利有余。父母为女儿捏饺子的目的,据说是为了捏住亲家的嘴,怕女儿到了婆家,亲家絮絮叨叨使女儿受气。

7.哭嫁。当娘的这时会抱着女儿一顿大哭,“执手相看泪眼,”这叫“哭嫁”,结婚后开始考虑下面的事情,何时给女儿送满月,要准备哪些礼物给外甥等等。

8.礼钱。现在都比较关注礼钱定亲钱,好多人因为礼钱不合,最终取消婚礼。定亲钱是6600元,皮箱钱、洗脸水钱等等一些礼仪性钱,大概2000元,礼品不是太清楚,大概有8个凉菜,半扇猪,还有白糖、果子、火腿肠等,基本上农用三轮车要满满一车。
没结婚时候每年8月15日春节去俩次。结婚前要给女方哪现金1-3万买嫁妆,上车钱一般1万。买房或者盖饭不说。
以上为去年春节的时候的情况,现在估计会长了点,定亲钱应在8800或者1万零1块。其他基本不会变。

 

winedbll(2015-05-2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