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无穷的新疆,最令人着迷的是那充满奇幻色彩的西域风情,而维吾尔族更是西域各族的佼佼者。维吾尔族是新疆的主体民族,拥有700多万人,占了全新疆总人口的近一半。只要你旅行在新疆的"丝绸之路"上,就会感受到这个民族无所不在:在吐鲁番的葡萄架下热烈歌舞;在火焰山下驾着小驴车奔驰;在塔克拉玛干大漠的绿洲田园中耕作;在库车熙熙攘攘的大巴扎(集市)吆喝买卖;在喀什大清真寺广场上万众一心地礼拜......,由五彩缤纷的方楞小花帽和条纹衣裙与热情奔放的俊朗面孔组成的漫长风情画卷,让人眼花缭乱......
体内水分未沁成汗珠就蒸发了
吐鲁番的感觉使我联想起水分太多的淡墨滴落在宣纸上缓缓化开;便随着几乎被晒软晒熔了的砾石散发出来的乾涩味,渐渐发胀。游人忘了企盼的好奇,反倒自自然然的欢喜充溢满怀了。明明知道热极无汗是因为肌体里的水分还没来得及沁成汗珠就已蒸发,也要故作讶异地嚷嚷几句:呀呀,气温有摄氏38度了!不,是40度呢,怎会只觉得闷热而不出汗?玩玩天真,玩玩旅途气氛。甚至巴巴地凝着眼珠子盯着气温计上的红线,期望它继续升高,以便日后能有向人兜炫见闻的骄人话题。
听、嗅、感"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
在城市居住太久,现代文明带来的尘嚣,蚀薄了人的听觉、嗅觉和感觉。即使知道刚刚烘出来的面包香中掺有牛奶、忌廉、巧克力、芝士和果酱......各个不同的美味,我们却没有时间去分辨,连享受的感觉也忽略。人在旅途,情况便会完全相反。"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新疆的异域风情魅力无限。即使是荒漠旅途,游人的感觉亦变得纤毫明丽;在单调寂寞中捉取发现了的微小趣味已成了本能。好比悠闲的茶客兀对一盏香茶,仅袅袅的茶烟氤氲里头散出的香味,就能分辨是龙井抑或碧螺春那样。砾石砂粒被烤出微微的苦、微微的涩、微微的泥腥;彼此掺合,浓淡交迭。当适应了这种味道的嗅觉,忽地闻到沙蒿或者是红柳、骆驼刺的乾叶味和丝丝润湿时,真是兴奋不已。
最先见到的是泥坯房屋
到吐鲁番最先见到的是一簇簇的泥坯房屋。在离开泥坯房的村庄不远,常常会有幢高高的镂空泥坯小楼,像独立亘竖的长方体形花厅;沙山兀立高处,散弥着幽幽诱人的香甜味。汽车例必不会在这种别致的镂花小楼前停下。晾葡萄乾的地方,当然不可以参观。新疆一年四季气候变化颇为悬殊,尽管细菌比南方要少;葡萄乾晾乾就可以吃下肚;当地人仍然不希望今天一堆人、明天一班客地来晾房圣地伸颈东张西望。人说早在1,000多年前的唐代已有葡萄乾了,只不过没人知道当时的人,是否也是采用这种通风透气的晾房,将一串串葡萄挂在特制的木架上,避开阳光风乾的。
淡绿的无核葡萄给人"惊艳"感觉
去吐鲁番葡萄沟;马奶子葡萄、珍珠葡萄、红葡萄,人说有十多个品种。晾制葡萄乾的则是无核的珍珠葡萄;淡绿色,晾乾了彷似碧玉珠可以串起,予人"惊艳"感觉。第二次去,则见主要的马路两边在竖置葡萄架。没多久再去,那些高高的葡萄架上已爬满了藤蔓;天棚一样地荫护着马路上来往的车辆。毛驴车踏踏来去。葡萄串串好像圣诞节特制的灯饰。那次,返回乌鲁木齐,我将立在葡萄天棚下的感觉告诉了当地朋友:朋友微微一笑。翌日我拖着旅行箱赶往机场时,这位先生居然提着一只装满珍珠葡萄的柳条篮来为我送行。不用诗句描绘,当我提着这篮葡萄出现在罗湖海关时,惹来不少艳羡的目光;连英气凛凛的海关检查员,也耐不住好奇问我这篮葡萄是在哪儿买得的。
葡萄好吃,酒更醇
既然吐鲁番的葡萄名气大味道好,那葡萄酒又如何?吐鲁番出产多种果酒:红葡萄酒、桑葚酒等等。也许是当地人的舌尖被葡萄哈密瓜汁腌久了,他们习惯蜜般的高浓度甜味:酿出来的果酒,多半甜得黏唇。倒是鄯善出产一种白葡萄酒,味道清甜,很得游人的欢心。
随意驾驭感觉 海阔天高寻找欢喜
暂离繁忙日子的城市人,出门在外,有的会将书本的文化历史带上旅途:乖学生般循着书本的指引去印证文字的记载。更多的则会抛弃压力负担,撷取旅途上的点滴乐趣,兀自去享受喜悦。思绪是小鸟。吐鲁番的一切游人或多或少地早已知道自己希望看看游游的地方有哪些。火焰山、葡萄酒、千佛洞、高昌故城、交河故城、美丽的额敏塔、地下博物馆式的阿斯塔那墓地、坎儿井、毛驴车、六弦琴......。早已像象棋盘上的车马炮卒摆好了阵势,待人一一履过。爱看电影的人,都不喜欢重看的人在自已耳朵旁边解画。我正是像那重新再看电影的人偕没看过的人坐在一起,却知趣不对他们阐叙自家刻薄的议论。我的感受只是我的感受。旅伴自有他们的体会和心得。毕竟,吐鲁番的妙处就在不论你是谁,来到这里都可以随意驾驭感觉海阔天高去寻找你的欢喜。金戈铁马在风沙中旋转,在火焰山下痴痴地等,即使等不来踏踏的小毛驴车,也可以请导游小姐系起红头巾,远远地走向镜头营造气氛。逆风站在高昌故城厚实的夯土墙端,或是交河故城凹凹坑坑的街巷尽头,感觉金戈铁马在风沙中旋转,飘飞来去。或走进阿斯塔那古墓室,用手电筒照看明艳的唐人壁画;明知乾尸形象并不美好,也想用用卑劣的伎俩,用钱买来一两个按相机快门的机会......随你,随你用哪样的趣味去充实游人悠悠的感觉。有人曾将他买来的一叠明信片看了又看,喜孜孜地告诉我:你晓不晓得摩尼教就是明教?你看这张......是摩尼教的壁画呢。我?我喜欢的东西太多太多,怎说?
坎儿井的沙漠水冰凉
有人说喝了坎儿井的清泉水就喝下了吐鲁番的感觉。
传说好久好久以前,有位美丽的少女,见到故乡沙漠横亘,千年孤寂,百草不生,便毅然出门去为族人寻找智慧仙子。她吃尽万般风沙苦楚,终于找到了仙子。仙子送她一包种籽,要她在通往家乡的沙漠上撒播。只是,她不能回头......;少女按仙子吩咐边走边撒。忽地想道:种籽会不会被风吹走?'恍惚间,她扭头回看,背后竟然鸟语花香、泉水溢漫、葡萄瓜果累累、绿树郁郁成荫!再看手上的种籽,她刚想继续撒播,不意一阵狂风吹来,种籽被刮走,一粒不剩。自此,广括浩瀚沙海戈壁滩上,只有吐鲁番清泉涌出地面成溪流。少女的族人,有的留在这片土地上,有的则去寻找被风吹去沙漠那边的种籽......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