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图志:重庆彭水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田野图志:重庆彭水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考察》在实地调查与研究的基础上,运用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对彭水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系统研究,内容涉及民族民间文学、民间器乐、民间歌曲、民间舞蹈、民间戏剧、民间建筑与雕刻、民间手工技艺、民间传统医药、民风民俗、民间信仰与禁忌、文化空间等多方面,尤其是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现状、存在的问题、保护与传承的基本原则与主要措施等进行了细致、深入地思考,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开发与利用也提出了科学、有效的路径和方法,富有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是彭水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八个一”工程的重要标志性成果。

内容简介

《田野图志:重庆彭水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考察》必将对进一步促进彭水少数民族文化挖掘整理,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重要参考和借鉴。

作者简介

王希辉,男,1980年出生,湖北恩施人,土家族。长江师范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族群与区域文化研究,现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1项,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后期资助项目1项。湖北省民宗委民族文化研究课题1项,四川省人文社科研究重点基地重点项目l项,主持并完成重庆市教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项、校级项目2项。先后在《世界民族》《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广西民族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黑龙江民族丛刊》《民族艺术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人大复印资料《民族问题研究》全文转载1篇,《新华文摘》索引多篇,出版著作4部(含合著、编著)。
安仕均,笔名悦虎,男,1973年出生,苗族。本科,彭水县政协委员、文联委员、社科联委员,彭水自治县民宗委民研所所长。现主要从事彭水民族研究及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工作。工作闲暇之余,坚持开展田野调查研究,同时,努力将自己的调查成果形成专题文字。以游记、随笔、散文和论文的形式先后在《武陵都市报》《重庆政协报》《重庆文化》《中国民族报》《四川戏剧》《重庆文理学院报》《乌江论丛》等刊物发表,已发表各类作品近100篇。
黄金,女,1982年出生,吉林梅河口人,满族。长江师范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西南民族文化研究。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重庆市社科规划项目等多项课题,主持完成校级项目1项。先后在《西南民族大学学报》《黑龙江民族丛刊》《四川戏剧》等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
龚建涛,女,1976年出生,苗族。1995年彭水师范毕业,2002年重庆教育学院大学本科毕业。中学英语讲师。现任彭水自治县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在从事民族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长期坚持民族教育研究,积极推动民族文化进校园,并努力将自己在民族教育教学研究中的心得述诸文字。

图书目录编辑第一章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少数民族概况
第一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概况
第二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少数民族概况
第二章彭水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文本书写(上)
第一节民间文学
第二节民间器乐
第三节民间歌曲
第三章彭水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文本书写(中)
第一节民间舞蹈
第二节民间戏剧
第三节民间建筑与雕刻
第四节民间传统手工技艺
第四章彭水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文本书写(下)
第一节民间传统医药
第二节民风民俗
第三节民间信仰与禁忌
第四节作为文化空问的郁山盐业遗址
第五章困境与对策:彭水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第一节彭水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考察
第二节彭水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发展面临的困境
第三节彭水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原则与措施
附录
附录1彭水少数民族来源及分布
附录2重庆蒙古族来源及其社会文化

 

一切的一切(2015-05-2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