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龙于1913年?1934年的20余年间五次到过彭水,在中共彭水地方党史上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一进彭水。民国2年(1913),16岁的贺龙同酉阳水车坪(今属黔江水市乡)族人贺兴瑞等,来到郁山做盐生意,结识了彭水县城袍哥大爷龚渭清。他们按当时社会上的习惯,成了拜把兄弟,结下生死情谊。民国5年(1916),四川各地战争不断,年轻的贺龙从生意场上经历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苦难,开始萌发了拯救苦难民众的朦胧意识,进而组织了小股武装力量,开始活动。两把菜刀起义失败后,几经挫折,他的队伍逐渐发展壮大。
二进彭水。民国8年(1919)农历三四月间,贺龙率部下30余人,从酉阳庙溪方向来到彭水善感乡的桂香寺驻扎。当时,贺龙化名贺竹生,住在农民田云藻家。他经常到闸口石、罗兴场、鞍子头等地活动。发展成为有明确斗争目标的武装头领,陆续将社会上的武装力量争取到自己麾下,为保护民众的生存权利开展武装活动。
三进彭水。民国11年(1922)春,孙中山派石青阳从湘西入四川“借兵”,6月上旬,贺龙闻讯率部抵达酉阳龙潭镇,参加石青阳召开的军事会议。会议决定组建川东边防军,委任贺龙为川东边防警备旅旅长。8月,贺龙率警备旅移防彭水,住在县城潘家院子。后由龚渭清介绍,认识了知县徐子和、先后任团练局长的胡余圃、童雨时、宁连城和教育局长秦晓媚等地方上的头面人物。1922年秋,贺部移驻涪陵。
四进彭水。民国12年(1923)4月中旬,贺龙肩负讨伐军阀刘湘、杨森等任务率第九混成旅来彭水驻防。为了避开军阀黔军袁祖铭的锋芒,贺部经过县城,住郁山镇开元寺。在此期间,为民除害,在彭水人民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军队形象,进而壮大了武装实力。9月,贺龙奉调率部离开郁山去涪陵。民众为其献了“德媲忠韩”德政碑。
五进彭水。民国23年(1934)5月6日,参加过南昌起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已担任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军长的贺龙,同关向应率领部队3000余人,从黔江水车坪出发,经桐木溪、青蒲垭到桑柘坪,冒雨夜袭彭水县城,在猪头箐、大堰塘、三肩坡与敌遭遇,迅速突破防线。并于8日上午攻进彭水县城,歼敌一个营,俘敌400余人,缴枪300余支。5月10日,红三军从县城南渡沱渡过乌江,到黄家坝休整。5月14日,红三军从黄家坝出发,越过川黔边界的鸡公岭凉风垭山口,进入贵州后坪县属的塘坝地区(现属沿河县)。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