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学生俏得很,一年级的时候他们的班级就会被冠名,二年级的时候全班同学都会被企业抢光,完全不愁就业。”重庆市工业高级技师学院副院长杜江,开心的看着那些那些个头不高且还有些稚嫩的学生,在他眼中,他们人人都在闪光。 这所技师学院三个主要专业的学生都很俏,最俏的,当属“工业机器人运用与维护”专业,作为中国首批开设这一专业的学校,在校生眼前是完全供不应求的大市场。
庞大产业需要有修理机器人的人
“工业机器人运用与维护”,这个专业隶属于该校重点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之下,相比于懂如何“运用”,懂“维护”的技术人才更为抢手。
为什么抢手?从重庆来看,重庆已经提出建设“机器人之都”,2013年10月,重庆市发布了《关于推进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成为国内重要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机器人产业基地,全市机器人产业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元。
重庆的底气来自于,近年来,汽车行业和电子电气行业占据了我国机器人使用总量的59%。而重庆的汽车、摩托车和笔电生产三个行业的产量在全国的占比分别超过了12%、30%和30%。
永川自2013年8月数控机床及智能装备产业基地成立以来,已经引进了5家机器人企业和16家数控机床企业,其中广州数控公司的机器人研发、生产和市场占有量均排名全国第一,固高科技的研发水平位居世界前列,各项目达产后,将初步形成百亿级产业规模。
从更大环境上说,到202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装机量将达到100万台,大概需要20万工业机器人应用相关从业人员,也就是从2014年开始到2020年,全国平均每年需要培养3万名以上的工业机器人应用人才。
“不管是市,还是区,还是国家,都需要大量的机器人产业的技术人才,更多的,并不是大学科班出生的研发型人才,而是能够在具体岗位上干事的人,需要能修理机器人的人,我们的工业机器人运用与维护专业,培养的就是实用性人才。”杜江说。
设备精良出路广阔让大学同学羡慕
在这座学校,几乎所有的教室都和设备有关,设备的精良程度让人惊叹,“你不用拍楼下这些数控机床设备,三楼的机电一体化仿真实验室才是真的厉害。”杜江对记者说,“我们可以在这里模拟机器人在流水线上的操作历程,也可以看到我们的学生需要做的有哪些工作。”
在这个实验室,价值上百万的三菱机器人,正在演示机器人颗粒上料、加盖拧盖、成品检测的流程,看上去像是在装药丸,而同步演示的,有机器人的运动方式控制、机器人操作与维护、机器人基本程序运用等。
“我们的学生,看到这么精密和自动化的设备,第一反应,是来学这个专业是很值得的。”杜江笑着说。
“我们觉得这就是高大上,考上大学的同学都羡慕我们学的东西,说这些东西是大学摸不到的,大学的教程反而显得游离于现实。”机器人专业的学生李学文说。
杜江分析,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加上劳动力成本的持续上升,劳动力使用量将下降,但不管如何,取代人工的工业机器人,本身还是需要人来控制的,学习工业机器人专业的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已经站在了就业优势点上,而学校的教学环境,也让学生们真正能学到东西,他们一踏出校门,立马就能上岗,“这个全新的专业的学生,就算不在重庆就业,就业前景也非常广阔。”杜江说。
企业需竞争才能校企合作
职业院校工业机器人维护与运用专业,除了学生二年级就被企业抢光,还有一个证据证明其火:企业想要和学校共办专业,还得比拼这个企业的实力。
校企共办专业,被认为是职业学校学生“好用”的法宝,随着供求关系的进一步变化,这种合办已经越来越有利于专业对口的学校。
“我们现在是企业比选,企业实力强劲的华中数控和重庆固高,最终赢得了和我们合办专业的机会,他们都是行业中非常牛逼的企业。”杜江说这句话的时候,重庆固高正好来学校借一台精密的工业机器人设备去演示,学校这台设备和固高的设备是一模一样的,在学校用熟了这套设备,到固高去,只是换了个操作台而已。
和学校互办专业的企业,有的甚至把“展示中心”都定在了学校,比如三向集团,直接送给了该校3台总价值100万元的职教教学设备,该校自己又购入了8台,这些设备都是教习工业自动化的教具。设备供应商的大幅度赠送,可以理解为对这个学校开展这一专业的极力看好,校长亲自带领专业教学科负责人和专业带头人,到广东三向教学仪器设备有限公司,学习开展一体化课程改革的经验。
与此同时,企业也会派人到学校上课,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最为精确,“我们还把学校当做了世界机电一体化技能大赛的分赛场,我们培养了名师,对企业和学生都有更大的吸引力。”杜江说。
市场广阔即将扩招
作为全国首批开设“工业机器人运用与维护”专业的学校,目前该校尚无一个学生毕业,最初招收的200个学生,人人都找到了下家,他们在学校里面三年可以成为高技工,四年可以成为预备技师,到了工厂,他们就是技师级的人才了。
“完全供不应求,最关键的一点,是我们教出来的学生,并不是只懂得机器人运用,他们懂得机器人的维护,简单点说,就是机器人出了故障知道怎么修,还知道怎么防范故障,这就是他们的过人之处了,就算是一个大学生,恐怕也没有他们用起来顺手,这一点我们在全国是走在前面的。”杜江说,有企业为该校的机器人专业设了每年3.2万元的奖学金,鼓励学生努力成立技术精英,将来到工厂里面还能当师傅带学生。
机器人专业的火热,也促进了校企合作深入化,学校与重庆液压机电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同开发出《机械基础》、《数控机床》、《电子装配工艺与实训》等培训教材,这些教材还能用于其他学校。位于永川的这家学院牵头联合位于渝西地区的潍柴技校、华为技校、益民技校、青山技校和开办这些技校的企业,按照自愿参与、独立发展、统一管理、资源共享、共同目标、共同提高的原则,成立了重庆市渝西地区技工教育联合体,这是重庆市首个技工教育集团。
“我们开设的机器人专业和其他专业一样,与3个以上企业建设起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实施深度合作,努力实现校企融合。”杜江笑着说,“下一步,我们肯定要对机器人专业进行扩招。”
永川有大中专院校22所,其中普通高等本科院校2所,高职院校5所,中职学校13所,成人高等教育机构2所,在校学生11余万人。城校互动的永川,众多学校的专业调整敏感性走在了全国前面,源源不断输出的实用性人才,也为永川的产业升级注入了新活力。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