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推进城市发展新区战略关键之年。全系统要围绕“重庆大都市区重要组团、城市发展新区重要节点”和“园区、城区”两篇大文章的目标要求,紧扣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按照“十二五”期间勾画的宏伟蓝图,主动适应城市化、国际化、现代化发展新形势,向宜居城市阔步迈进。
一、总体思路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依法治区统揽全局,以服务民生为重点,加快市政园林服务设施建设步伐,着力解决市容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大幅度提升我区城市生态品质,提速建设城市发展新区。
二、奋斗目标
紧紧围绕市、区两级政府下达的城市管理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的重点工作,巩固和扩大“治脏治乱”成果,深化市容环境综合整治,确保市政园林管理提档提速提质,共建共享宜居、宜业、生态、美丽永川。
三、重点工作
牢固树立“市政情、民生梦”价值观,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考核评价体制机制,实现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新常态,切实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加快推动城市管理向科学化、精细化、长效化发展。主要抓好以下工作:
(一)超前谋划,科学编制“十三五”行业发展规划。
按照五大功能区发展战略,组织力量开展调查研究,结合永川实际,从市政环卫基础设施、城市照明、市政安全应急体系、智慧市政、节能减排及其投资估算和保障措施等方面,科学编制“十三五”市政园林事业发展规划,重点编制《“十三五”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专项规划》《“十三五”城市停车场建设专项规划》等专业规划。
(二)全面落实网格化责任,提高市容环卫管理水平。
一是强化网格化管理责任制。完善“日巡视、周检查、月评比”的市容环卫长效管理机制,加大市容环卫网格化管理力度,强化“门前三包”责任制。
二是强化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深入推进环卫精细化作业,加大机械化清扫和高压冲洗作业频次,稳步推进主城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严格落实工地扬尘控制各项措施,城区主干道、重点路段机械化清扫保洁率达到90%以上;切实加强生活垃圾填埋处理、城区河道水域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90%以上;以开展“清洁乡村”行动为契机,指导各镇街增添集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推动农村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
三是强化市政监察执法。建立完善市政执法风险评估与现场控制工作机制,不断改善执法队伍结构,优化配置执法力量;深入开展占道经营规范管理街区创建工作,疏堵结合管理流动商贩,纠正和查处各类违反市容环境的违法行为,创建、巩固占道经营管理示范街区2条。
(三)加强市政环卫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一是抓好排水管网建设。强化城市窨井盖管理,加快建设黄瓜山污水管网工程、老城区二三级污水管网续建工程,完成污水管网建设11.3公里;加强对镇街污水管网建设的监督检查和指导,有序推进全区污水管网建设。
二是强化城市道路维护管理。实施南大街道路翻修整治工程,完成车行道、人行道年度维修维护任务,城市道路综合设施完好率达到98%以上;加固维修城市桥梁,安全检测结构设施,安全检测率达100%;强化行政审批前置条件,从严审批占道开挖,进一步规范施工围挡,行政审批案卷合格率100%。
三是加强环卫设施建设管理。完成永川餐厨垃圾处理中心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引导社会单位厕所对外开放,强化公厕文化及管护制度建设,多管齐下解决市民“如厕难”问题。
四是大力实施城市照明工程。新改建城市绿色照明路灯300盏,新改建城市照明智能控制系统1套;查漏补缺安装城乡结合部和背街小巷路灯,方便市民出行;城市道路路灯装灯率主次干道及背街小巷达到99%,路灯设施完好率主次干道达98%、亮灯率达到98%。
(四)加快实施民生实事,共建共享市政园林发展成果。
一是加快城市公厕等环卫设施建设。加强重点区域公厕补建,新建北部拓展区、高铁广场、老城区蔬菜公司家属院、植物园及回龙苑休闲公园等公厕9座,改造公厕7座;加强粪便处理设施安全管理,清掏城区无主化粪池500座;新增一批环卫设施设备,配套环卫作业车辆6台,改建垃圾站2座,购置垃圾箱体16个,更换和安装果皮箱600个,提高垃圾收运处置能力。
二是全力实施城市环境综合治理。继续实施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完成老旧小区及背街小巷综合整治9处、面积11500平方米。规范车辆临时占道停放秩序。合理利用城市道路资源,规划编制《城区临时占道停车场(点)及收费管理方案》并组织实施。强化户外广告规范管理。出台《永川区城区户外广告设置规划》,严格按规划设置审批户外广告;切实加强店招店牌设置管理,依法取缔违规违法户外广告,完成城区12处广告位经营权分零出让;城区户外广告设置合规率92%以上,店招牌设置规范达标率90%以上。持续开展城市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强力推进夜市大排档、校园周边环境、乱摆摊设点、乱涂乱画等综合整治;规范整治建筑垃圾密闭运输车辆,采取联合执法、错时执法、延时执法等措施,扩大扬尘污染整治成效,创建、巩固扬尘控制示范道路5条。
三是开展“两个”专项整治。开展一环路市容环境专项整治。对一环路占道经营、乱堆乱放、乱设置店招店牌等开展专项整治,规范洗车、修车、废品回收门市等经营行为,巩固和扩大“治脏治乱”成果。开展城区交通环境专项整治。积极支持和配合有公安、交委等关部门开展“三轮车”违法行为专项行动;继续实施交通“缓堵”工程,联合公安交巡警开展车辆乱停放专项整治,规范临时占道停车管理,配合新城建管委渠化改造新城区易堵路口8个,安装老城区人行护栏7000米,改造老城区港湾式公交车站,新建候车亭6座,完善公交引导系统,提高城区交通缓堵保畅能力。
(五)加强园林绿化建设管护,创建市级生态园林城区。
推进城市园林绿化精细化管理进程,建立和完善城市绿线管理制度。实施老城区及一环路等主干道绿化上档升级工程,改造城区节点绿化景观,安装物理隔离栅栏,完成古树名木、大树保护及复壮工作任务。强化园林绿化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市民爱绿护绿的自觉性。依法查处损绿坏绿案件,严格落实配套绿化审查及竣工验收工作规程。积极引导有关企业,捐资建设老城区和一环路绿化,完成上档升级改造和补植补栽任务。全面完成市级生态园林城区创建工作。
(六)加快智慧市政建设,全面提高城市管理科技含量。
建立动态普查更新机制和处置终端建设延伸工作,加强数字城管网格化管理。围绕重庆市智慧市政“1322”建设思路、永川智慧城市及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完成智慧市政可行性建设方案,升级和拓展现有系统平台功能,推进数字城管向智慧城管升级换代。加强数字化城管业务培训,强化沟通联系,进一步完善现有数字城管分析通报制度和“12319”城管服务热线接办处置工作机制,形成数字城管工作合力,确保市政行业类城市管理问题按期处置率达85%以上,投诉问题有效处理率和市民对投诉处理满意率达95%以上。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安全信访维稳保障。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及信访维稳“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制,推进行业安全隐患、信访维稳排查治理体系建设,提高安全、信访和维稳隐患排查治理能力。以完善预案、改善装备、强化演练为重点,不断提升应急抢险能力和反恐怖应对能力。建立信息共享和预判机制,确保市政设施安全运行。加快网上信访信息系统建设,实现信访事项办理过程和结果可查询、可跟踪、可督办、可评价、可考核,切实打造“阳光信访”。
(二)强化宣传思想文化保障。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及精神文明建设,着力提升干部职工的文化素养和精神品质。顺应新媒体自媒体互联网时代的新要求,建设“永川市政”政务微信公众平台。积极研究新闻舆论宣传工作与业务工作同研究、同部署的工作机制,建立媒体曝光与新闻正面宣传相结合的外宣工作机制,完善与区级有关部门和新闻媒体常态沟通、及时化解重大新闻网络舆情的协调机制,组织策划市容环境综合整治系列宣传活动。
(三)强化依法行政保障。建立和完善党务政务信息公开制度,加大党务政务信息公开力度。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严格临时户外广告设置审批、临时占道挖掘、建筑渣土准运等行政审批管理工作,完善审批和监管机制,优化办事流程。扎实开展“六五”普法,加强法律法规培训,全面落实市政行政执法规范,执法案卷评查合格率达100%。强化城市生活垃圾处置费征收管理工作,全面完成市政府下达我区的征收任务。
(四)强化组织人才保障。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建立和完善干部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和完善处级后备干部和科级干部基层锻炼机制,引进市政行业急需的专业人才。科学制定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办好市政大讲堂和相关专题培训班。深化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完成市政系统“定机构、定编制、定人员”工作,确保平稳过渡。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继续抓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后续整改落实,着力建设服务型基层党支部。
(五)强化作风纪律保障。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市委党员干部政治纪律“八严禁”和党员干部生活作风“十二不准”及作风建设系列新要求,切实反对“四风”、改进工作作风、转变管理理念。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和“一岗双责”,深化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管钱、管人、管物各个方面的规章制度,完善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机制。坚持实行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集体决策制度,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进程,树立市政系统“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六)强化目标考核保障。建立和完善常态、长效考核评价体系,加大政务督查和考核力度。建立和完善市政园林系统内部工作考核机制,严格按照《关于印发永川区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永川委办发〔2015〕6号)精神,实施对镇街、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及城市管理目标考核。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