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大事记----汉代至1985年

 

建元元年(前140),置涪陵县,治今郁山镇,属巴郡。

始建国元年(9),改涪陵县为巴亭。

建武元年(25),废巴亭,复置涪陵县。

建安六年(201),析涪陵县地置涪陵、丹兴、汉葭、永宁4县,为巴东属国。

三国

章武元年(221),改巴东属国为涪陵郡。

章武元年一建兴十二年(234),蜀汉政权征发涪陵郡“劲卒”3000人为连弩士。

延熙十一年(248)九月,涪陵徐巨起义,车骑将军邓芝率兵镇压。

延熙十四年(251)一景耀元年(258),庞宏(庞统子)任涪陵太守,在庞滩覆舟身亡。

太康元年(280),涪陵郡治所移往汉复(今洪杜、龚滩一带)。

建兴二年(314)正月,涪陵郡属成汉政权。

咸和三年(328)十月,涪陵郡始“地殁蛮僚”。

永和十二年(356),涪陵郡治所迁汉平(今武隆县地)。

南北朝

北周保定四年(564),涪陵郡“蛮帅”田思鹤“以地内附”,置奉州,治今郁山镇。

建德三年(574),改奉州为黔州。

开皇十三年(593),置彭水县,治今郁山镇。

大业二年(606),废石城县入彭水县。

大业三年(607),改黔州为黔安郡。

同年黔安蛮”田罗驹起义,武侯骠骑将军郭荣带兵镇压。

大业五年(609),“黔安夷”向思多起义,左武卫大将军周法尚与右武卫大将军李景分路讨伐。

大业十年(614),分彭水地置信安县,治今武隆县江口镇。

武德元年(618),以黔安郡复置黔州。

同年,析彭水地复置石城县,同属黔州。

武德二年(619),析彭水县地置彭水、盈隆、洪杜、相永、万资5县,同属黔州。

武德四年(621),昆弥(今云南洱海)遣使经黔州到长安朝贡,以后多取此路,历年不断。

贞观四年(630),在黔州设都督府。

同年,彭水县治所从今郁山镇迁到今汉葭街道县坝一带,黔州治所迁今汉葭街道南门外旧街;

贞观十七年(643)九月,唐太宗废太子李承乾流放黔州。次年十二月病死于郁山,初 葬于郁山渡口塘北马颈子,后迁葬昭陵。

贞观二十年(646),从盈隆县分置都濡县(今彭水、务川各一部)。

显庆四年(659)四月,长孙无忌谪来黔州,七月被逼令自缢,旧志载初葬江口对岸岐山之麓,后迁葬昭陵。

显庆五年(660)五月,高宗废太子梁王李忠流放黔州,囚于李承乾故宅,后赐死于流所,葬今保家镇大河坝陈园村。

总章元年(668)十二月,高丽(今朝鲜)知留后事泉南建被流放来黔州。

总章二年(669),唐王朝规定,黔中等地州、县官员,由都督选择当地土人充任。

仪凤元年(676)六月,鉴于黔中等地从土人中推荐的官员“不精”,规定每年派遣五品 以上的淸正官员进行检査。

永隆元年(680)十月,太宗十四子、曹王李明谪来黔州。

永淳元年(682)五月,黔州都督谢佑逼李明自杀。高宗闻讯震怒,黔州都督府官员均被革职。

垂拱四年(688)十二月,唐高祖之子、霍王李元轨被流放来黔州。

开元二十一年(733),置黔中道,为全国十五道之一,治今汉葭街道。

开元二十六年(738),设五溪诸州经略使采访处置使,治今汉葭街道。

天宝元年(742),改黔州为黔中郡。

天宝六年(747),都督萧克济因旧城将倒塌,将道、郡治所移到乌江西岸壶头山麓,即今绍庆街道河堡至下坝一带。

至德元年(756),黔中郡复改为黔州。

大历十二年(777),置黔州经略招讨观察使,与黔州同治所。

贞元七年(791)四月二十三日,升彭水为紧县。

贞元九年(793),南诏(今云南大理)异罗寻遣使由乌江经黔州去长安进贡。

元和六年(811),黔中道观察使窦群征集溪洞少数民族修筑黔州城廓,逼得太急,辰州、锦州少数民族起兵反叛。

长庆二年(822),黔中少数民族起义,宰相段文昌派员“开晓”,起义队伍退兵。

大中六年(852),黔中道观察使南卓在黔州推广使用汉语言。

咸通十四年(873)五月,南诏军进攻黔州,黔中经略使秦匡谋兵少不敌,弃城逃跑。

中和二年(882)四月,涪州刺史韩秀升叛唐,观察使陈侁命毛迸率兵征讨。

大顺元年(890),赐黔州号武泰军节度。

天复三年(903),黔州武泰军在涪州(今涪陵)设立行府(代理机构)。

五代

前蜀永平四年(914)七月,黔州武泰军节度使王宗训贪暴不法,王建命卫士将其殴杀。

后唐天成三年(928),李承约为黔南节度使,以恩信安抚各少数民族部落,劝民农桑, 兴办学校,“巴、邛、蛮、螢”都不敢犯境。

太平兴国四年(979),郁盐专供军用。

太平兴国五年(980),黔州武泰军节度使由涪州移驻黔州。

至道二年(996)六月,黔州少数民族起义队伍攻打盐井镇(今走马岭万灵山上),巡检王惟节被打死。

咸平五年(1002),朝廷批准黔州实行“以盐易粟”交易,并免除黔州岁贡朱砂300两、 土布20匹。

景德二年(1005),僚兵屡次攻打黔州,指挥使张君平引兵击退。

天圣七年(1.029),黔州少数民族始向中央进贡。

嘉祐八年(1063),改洪杜、洋水二县为寨,改都满、信宁二县为镇,隶属彭水县。

熙宁二年(1069),改洋水寨为镇。

元丰(1078—1085)中,政府屯兵于老鹰寨山(今统境关)。

绍圣二年(1095)四月二十三日,黄庭坚谪为“涪州别驾”,来黔州安置,住玉山镇(郁山镇)开元寺。

政和二年(1112),黄杨洞“酋首”冉万花领兵攻打黔州,思州知州田祐恭率兵镇压。

绍兴五年(1135),牛皋来彭水任武泰军承宣使。

绍兴(1131—1162)中,彭水人窦敷首中进士。

绍熙三年(1192),黔州巡检司移往增潭(今酉阳龚滩以东的两增、天馆一带)。

绍定元年(1228),黔州升为绍庆府。

宝祐元年(1253)十二月,为抵御蒙古军进攻,六郡镇府使向士壁移司绍庆府。

宝祐六年(1258),为抗蒙古军,在盐井镇建鸡冠城。

咸淳七年(1271),彭水人文涣、冯章、卫汝功、项德中进士。

咸淳八年(1272〉,绍庆府城建成(址在今绍庆街道白云村)。

德祐元年(1275),元军都元帅杨文安带兵攻打鸡冠城,谕降守将杜賦。

祥兴元年(1278)二月,杨文安攻克绍庆府。

至元二十年(1283),仍置绍庆府,辖彭水、黔江两县。

至元二十二年(1285)十一月,因黔州等6州“蛮僚叛服不常”,由四川行中书省派齐尔济苏、汪惟正率兵镇压。

延祐七年(1320)四月,绍庆府“洞蛮”起义,由四川行中书省派兵镇压。

泰定四年(1327)六月,绍庆府“四洞酋”阿者等降,朝廷任命为“蛮夷”长官。'

至正十八年(1358),红巾军攻陷绍庆府城;次年八月二十七日,龙泉土官张瑞隆和思州土官田仁厚率兵夺回。

至正二十三年(1363),绍庆府属大夏管辖。

洪武四年(1371),废绍庆府,彭水县属重庆府。仍在郁山镇设盐课司,在今江口镇设 巡检司,在今汉葭街道设土官巡检及水驿驿丞。

洪武五年(1372)十二月,黔江县并入彭水县。

洪武十年(1377)五月,武隆县并入彭水县,并改属涪州。

洪武十一年(1378)九月,准彭水知县聂源济所请,在黔江设守御千户所。

洪武十三年(1380)十一月,析彭水县地复置武隆县。

洪武十四年(1381),析彭水县地复置黔江县。

洪武二十年(1387),凉国公蓝玉在今长滩乡修筑采芹城。

永乐九年(1411),武隆石床滩发现盐井,由郁山盐课司煎煮。冬春可煎盐27.225万斤。

成化二年(1466)六月,县内匪起劫掠,朝廷命四川左佥都御史汪浩等人剿捕。

嘉靖九年(1530),贵州务川等地少数民族起义,四川巡抚、巡按等到彭水督剿,数月始平。

嘉靖三十三年(1554),知县张劾于今址建县城完工。

万历元年(1573),山洪暴发,垮岩填塞乌江成滩(龚滩),彭水与贵州之间航道受阻。

万历十年(1582)前后,建秀峰塔于县城北郁江右岸独秀峰下。

万历年间(1573—1619),县内区划实行里、党制。

崇祯十七年(1644)六月八日,张献忠率大西军攻克涪州(今涪陵区),知州冯良谟逃到彭水躲避。

同年,湖北忠路(今利川)土司兵人县境,占据安乐坝(今连湖乡安乐村),退兵时掠去平民1000余人。

顺治二年(1645),忠路、沙溪(今湖北利川)两土司兵入县境,大肆抢劫。

顺治三年(1646),县城武生白士眉联络忠路、沙溪土司兵,与明巡检朱国玺部在县城开战,朱败走江口,土司兵放火烧县城。

顺治四年(1647),酉阳土司兵掠去彭水平民1000余人。

同年,忠路、唐崖(今湖北利川)、大旺(今湖北咸丰)土司兵人县境抢掠。

同年,明代总兵邓甲占据采芹城,纵兵在长滩乡等地抢劫放火。

顺治五年(1648),酉阳、忠路、唐崖土司兵又来彭水“寇四乡,大掠于野”。

同年,朱国玺与白士眉在郁山开战,士眉败走,战死者数千人。

顺治六年(1649)三月末,涪州守将曾英心腹李占春带兵人县境抢掠。

顺治七年(1650),酉阳土司兵攻占郁山铜锣寨,李占春率兵击破。

同年,县城无居民,劫后民众栖崖穴,吃草木根。

顺治十一年(1654),南明永历帝派罗提举来郁山,见灶民离散,由官方出资煎盐,商贩 再行纳税。

顺治十二年(1655),县城开始有平民迁入居住。

顺治十四年(1657),张献忠部将谭天叙领兵路过郁山镇,信武营守备王德地被打死。 顺治十七年(1660),县境始入淸朝版图。

顺治十八年(1661),孙可望(张献忠养子)部下王光兴遣部将王化龙占领郁山镇,打死把总张宏道。

同年,李桓中进士。

康熙七年(1668)十一月,清政府招抚四川流民回原籍,外逃县民陆续回彭水。

康熙十年(1671),清政府批准四川向邻省招民耕种,后外省人大量迁入彭水定居。 康熙十三年(1674),吴三桂叛清,所部占据彭水县。

康熙十九年(1680)二月,吴三桂部属王公良经彭水去遵义,焚烧县城。

 

 

一切的一切(2015-05-2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