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秀山县:“多事”书记杨铖

从2010年8月报名参加重庆市秀山县农村党支部书记公开选拔、任职、连任到现在已将近四年,对村里的大小事他可谓知根知底,对村里的产业他如数家珍,对村里的群众他视如亲人;从镇社保所的自愿工作者到村党支部书记的成功转型,不知他吃了多少苦头,花了多少工夫,但他始终无怨无悔。

他,就是重庆市秀山县梅江镇双河村党支部书记杨铖,现年27岁。

“当书记要能处事”

“从梅江街上坐客车到村公共服务中心,再从村公共服务中心转到各组,这来回就花了一二十块钱,还真有点吃不消。”回想初次到村报到时的情景,杨铖的脸上露出一丝苦笑,也从那时开始,他决定吃住在村里。

和老百姓打交道,杨铖有着丰富的经验。2009年大专毕业后在镇社保社当过1年多的志愿者,还在新联挂职任新联村党总支副书记。

初来乍到,杨铖深知“处事”的重要性,他主动找到村主任和其他班子成员了解班子和村里的情况,走村串户和群众“拉家常”、聊发展。短短两个月,他走访群众417户1243人,分别占全村总户数和总人数的84%和85.1%,和群众交心谈心了解群众所思所盼。经过充分的调研和多次讨论修改,他会同村“两委”班子成员制定了双河村的发展规划,并按照规划一项一项落实。

“当书记要能管事”

“作为村里的‘当家人’,大事小事都要管,惠农政策、法律法规、低保、社保、计划生育、纠纷调解等政策规定等都得‘吃透’。我始终认为当好支部书记最首要的一条就是要有责任心,做事公正公平公开。”杨铖谈到。

杨铖上任后便把村里的27名党员组织起来,在村里开展红白喜事、诚信计生、老年活动、留守儿童等七项服务。在村办公楼还专门开通了两门电话,配置了电脑供网络视频通话,为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与亲人进行交流提供了便利;村里还安排了村干部、驻村干部轮流值班,发放便民服务连心卡,方便群众办事。据不完全统计,杨铖已累计为群众解决各类纠纷117起,代办事项1134件(次)。

2013年,双河村党支部被秀山县委命名为“五好”基层党组织,被梅江镇党委评选为“党建工作先进单位”、“综合考评二等奖”,杨铖本人也连续3年评县、镇授予“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村党支部书记”。

“当书记要能办事”

“作为村党支部书记,还要为群众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让村的发展有产业支撑,群众收入有增加,生活有保障,实现‘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目标。”这也是杨铖总结的经验之一。

近四年时间,在杨铖的带领下,村“两委”共组织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12次,培训1100人次;帮助有意愿带头创业致富的党员争取100万元贷款;帮助创建了两个土鸡村专业合作社,带动群众发展蛋鸡种植10000余只。民生项目方面,争取到“一事一议”财政资金30余万元,硬化人行便道15公里;争取县交委“村村通畅”项目资金400余万元,硬化通村公路2条7.3公里;在农村新村建设中,争取资金300余万元,启动实施了巴家片区第一农民新村,60余户、300余民居住在高山上的村民过上城里人的生活;美丽乡村建设“两个硬化”工程中完成农户院坝硬化6470平方米,连户路14642米;依托市、县土地复垦政策,组织实施农村建设用地复垦114户,58.4亩,为村民增加财产性收入700余万元;争取镇政府高淀红苕发展资金40余万元,建成高淀红苕发展基地1000亩,金银花基地700余亩,两大产业将为该村群众增加收入2000余元。

……

不论在各种场合,只要和大家在一起探讨村支部书记的职责和能力时,杨铖总是把“支部书记要能处事、能管事、能办事”挂在嘴上,因此大家都称这位全镇最年轻的村党支部书记为“多事书记”。

鉴湖底的石头(2015-05-2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