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沈丘走出来的历史人物。

家乡区县: 沈丘县

  周兴嗣(公元469—521年),字思纂,南朝陈郡项(今河南省沈丘县槐店镇西赵古台村)人。沈丘自秦至隋一直称项县。南朝时,项县治所在今槐店镇西郊赵古台。当时槐店称槐坊店,赵古台称赵台,“古”字为后人所加。

  周兴嗣出身世家,是西汉太子太傅周堪的后代。他的曾祖父周凝曾任晋西府参军、宜都太守等职。周兴嗣祖居赵台,西晋“永嘉之乱”后,迁移到江南姑熟(今安徽当涂市)。笔者认为,应该是南朝宋时公元五世纪80年代初,周兴嗣十多岁时。也就是说,周兴嗣生在赵台,并在赵台度过了少年时期。周兴嗣虽然在十多岁时离开了赵台,但他对家乡赵台还是很有感情的。在他流传下来的诗中,曾提到赵台。例如《答吴均诗》开头两句:“明灯照暗室,边韶对赵台。”边,边境,边塞。韶,舜乐名,这里是指诗歌。周兴嗣从十三岁开始离开家乡赵台,只身到齐的京师建康(今南京)游学十余载。在此期间,他博览群书,通晓古今,常与江南名士唱和,以其文采飞扬,“才学迈进”而名重一时。

 

  隆昌年(494年),周兴嗣受齐侍中吴兴太守推荐任桂阳郡丞。502年,萧衍代齐建梁,聘用周兴嗣任“安成王国”侍郎,后升为员外散骑侍郎。梁天监九年(510年),任新安郡丞。任满后,重任员外散骑侍郎,协助编撰国史。十二年(512年),升任给事中,继续为皇帝撰写文稿。当年,梁武帝为教育子辈,令殷铁石在王羲之书写的碑文中,拓下不重复的一千个字,供皇子们学书用。但由于字字孤立,互不联属,不好记忆,他就召周兴嗣嘱道:“聊有才思,为我韵之。”周兴嗣苦思冥想了一个夜晚,就编好进呈武帝。这便是传至今日的《千字文》。全文以儒学理论为纲、穿插诸多常识,用四字韵语写出,很适于儿童诵读,后来就成了中国教育史上最早、最成功的启蒙教材。宋明以后直至清末,《千字文》与《三字经》、《百家姓》一起,构成了我国人民最基础的“三、百、千”启蒙读物。旧有打油诗云:“学童三五并排坐,天地玄黄喊一年”,此之谓也!不仅汉族用作儿童启蒙教材,一些兄弟民族也使用,甚至传到了日本。同时,《千字文》在中国文化史上也有独特地位,是历代各流派书法家进行书法创作的重要载体。隋唐以后,凡著名书法家均有不同书体的《千字文》作品传世。

  方中铎(1912-1986)年,沈丘莲池人,幼年读私塾,12岁时随在冯玉祥部任职的父亲到陕西,在西北军军官子弟学校读书,其间读了不少革命书籍。后入伍,在国x党 29军任文书。1936年加入中国共丅产党,利用父亲的关系秘密从事兵运工 作 ,向党组织提供情报。
国共两党建成统一战线后,1937年调入山西八路军办事处,任学兵队中队长,受彭雪枫领导,在工作中与彭雪枫建立了深厚友谊。1938年初,方中铎从山西临汾带 32名学兵大队学员,随彭雪枫到河南省委所在地确山县的竹沟,在那里成丅立了河南省军事教导大队,方中铎任大队长。5月,因其系豫东人,军事部长彭雪枫命他到豫东各县了解情况,为建立敌后根据地收集情报。方中铎机智勇敢,与各方面人物接触,摸清了各方面情况,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5月底回竹沟向省委汇报。彭雪枫、张震根据方中铎的汇报,决定组织先遣大队,由肖望东率领到豫东发展武装,准备在敌后建根据地,并于7月出发。1938年9月30日,河南省委成丅立东进游击支队,彭雪枫任司令员兼政委,张震任参谋长,方中铎任民丅运科长。10月,游击支队到西华,与吴芝圃、肖望东、胡晓初领导的西华抗丅日武装在杜岗会师。而后,方中铎随彭雪枫率军东进,到鹿邑县建立抗丅日根据地。在路过淮阳途中,方中铎参加指挥了击败日军的豆楼战斗。939年春,方中铎赴郑州面见国x党第三集团军司令孙桐萱,到洛阳面见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以新四军军部代表身份,要求国x党上层军政人员以民族利益为重,对两党军队一视同 仁 ,共赴国难。经力 争 ,卫立煌批准拨给经费和子弹。1939年3月,成丅立中丅共豫皖边区工作委员会,隶属于中原局,不久改为省委,6月,省委撤销。当时,张爱萍任书记,吴芝圃任副书记,孔石泉任组织部长,刘作孚任副部长,方中铎任宣传部长。杜岗会师后,方中铎任新四军第6支队团政委,抗大四分校教育长,新四军第4师保卫部部长,华东野战军师政治部主任、政委,第十兵团军政治部主任等职。参加了孟良固、淮海、渡江、上丅海等战役。建国后,历任华东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上丅海警备区副政委、江苏生产建设兵团副政委等职。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方中铎为民族独立和全国的解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曾荣获共和国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6年 2月病逝于上海。

 

昼颜(2015-05-2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