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昌军,男,土家族,1974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高中文化,现任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兰桥镇寨瓦村村主任。现年四十岁的杨昌军,是寨瓦村党员群众公认的好干部,是群众信任,交口称赞的好党员,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可他却默默地奉献着。
毅然回乡发展,走上致富路
这里是发展滞后的土家族苗族聚居地,地处武陵山腹地,云贵高原余脉的大山深处。
杨昌军他自小家庭贫寒,在1994年,改革开放已16年了,在这个大山深处,还是“春风初到玉门”的时节,他刚20岁,在叔叔哥哥们外出打工刚刚兴起时,就随着他们外出务工,这一走就是13年。在打工的10余年间,他学会了相关技术、管理方法,开始承包一些小工程。饱尝艰辛的他,勤奋好学,省吃俭用,积攒了一些积蓄。在2006年春节里,回家过节时一位乡亲说到:“修建房屋要去30多公里的贵州乡镇买砖,加上路况不好,豆腐都运出了高价钱。”他听在耳里,记在脑里,痛在心里,于是他毅然决定返乡创业。他的举动得到镇党委、政府的关注,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他拿出自己多年来的积蓄,建成了自己的一家砖厂。
2007年3月,伴随着一阵阵轰隆的机器旋转声,杨昌军的砖厂正式挂牌成立了。该砖厂占地面积近50亩,解决本村剩余劳动力30余人,日产量1.5万块,基本上达到日产日销。主要销往本镇、梅江镇、相邻贵州乡镇,实现年收入,100万元,年上缴利税10万元。
树立创业榜样,带领乡亲致富
砖厂取得了成功,经济收入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时,杨昌军认识到,要做好致富的“领头雁”,更好地带动群众致富,就必须把事业做“宽”。经过详细的调查,他发现,该镇的运输业,大多是外地人在搞,一条商机在他的脑海中闪现,于是他决定在涉足运输业。当他把这个决定告诉家人时,家人被他的这种大胆的想法吓了一大跳,砖厂才办得刚有起色,又去跑没有一点把握的运输,万一赔了怎么办?实无必要抓注一掷再冒风险。无奈何杨昌军吃了秤砣铁了心,开弓难有回头箭,始终没有“商量”的余地。好在这次抉择没有辜负他的一番苦心,给了他丰厚的回报,不仅获得了高额利润,更为重要的是积累了丰富的经营经验。
他搞运输赢得了丰厚的利润,虽然让村里人看的眼热,但谁也没有勇气去试一试。为此,古道热肠的杨昌军自登门劝说,组建专业运输车队,向他们传授经验,建立货运信息平台。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的带动下,本村村民杨秀成、李开祥、伍勇、李晓峰等10多人通过参加运输车队走上了致富路。
回报群众信任,办好民生实事
2013年前的寨瓦村经济发展缓慢,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当年两委换届时,群众的视线不约而同地投向跑运输、办砖厂搞得红红火火的杨昌军。大家认为他不仅有能耐,选这样的党员准没错。最终,杨昌军以高票当选为寨瓦村的村委主任。
为当好群众利益的代言人,他深入群众,倾听民声,积极开展村情民意走访,尽快了解村情,进入角色,克服各种困难,走村串户与农民交谈,听民声、察民情。并重点走访了村民代表、组长、党员骨干、困难户家庭。除了直接走访农户外。他还利用晚上业余时间,分片到村民家中召开多次民情恳谈会,直接倾听群众呼声,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会后,他又及时整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及建议,做好和镇党委、政府汇报沟通,并争取项目支持。通过他的积极努力,半年来,硬化乡村公路1000余米,极大方便了村民出行;完成山坪塘整治3口,保障了全村的农业生产用水;硬化机耕道1500米,方便了村民劳作出行。
如何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这一课题始终困扰着杨昌军,为此,他经常串门访户了解民情,多次召开村两委会统一思想,确立了“山上发展油茶,坝上发展特色种殖”的发展思路。围绕这一思路,杨昌军带领村委一班人依托本村土地资源丰富的优势,以大户带动、农户入股的模式,实行公司型运作,发展油茶3000亩,发展大棚西瓜500亩,仅此两项使农民人均增收400元以上。
抓好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和谐发展
杨昌军深刻认识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不断提高全体村民的整体素质,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还应积极推进全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他坚持依法治村,并注重对群众的素质教育。充分利用农闲时间,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提高村民和谐意识,村民素质明显提高。一年来全村无刑事案件,无违法活动。
为提高广大群众业余生活水平,他多方筹措,在寨瓦村建造了一所占地面积达300平米的集篮球场、儿童健身器、老年活动中心的全新娱乐场所,从而丰富多彩的村民文化活动。同时,坚持移风易俗,树立社会新风,倡导科学。提倡丧事简办,喜事新办;大力宣传计划生育政策,倡导生育新观念;帮扶弱势群体,定期、不定期慰问、救助困难党员、贫困计生户和特困农户。
目前,寨瓦村在村总支的坚强领导下,在杨昌军及一班人的艰辛努力下,以发展油茶、西瓜等产业为支撑,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前景将越来越好。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