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乡县:百余名人大代表创办农技协会
时下在河南省内乡县,邵元龙这位农民(人大代表)早已成了响当当的人物。人们说,如不是他率先引进、示范和推广种植油桃,赤眉镇就不会成为拥有5万亩油桃的全国最大的油桃基地;如果不是他们牵头组织成立赤眉镇油桃协会,全镇年产的2500多万公斤油桃就不会畅销全国24个省市并出口6个国家和地区,该镇群众也不会靠油桃一项去年人均收入达到1800元。
目前,在该县象邵元龙这样,创办领办农业技术协会的,不只是邵元龙一个人,也不只限农民代表。类似的还有王店镇养鸡协会会长、县人大代表万光银,湍东镇花卉协会会长、县人大代表胡俊华,灌涨镇养猪协会会长、南阳市人大代表秦英林,赤眉镇乡村旅游协会会长、镇人大代表许进兴,灌涨镇黄梨协会会长、县人大代表樊英杰,灌涨镇烟叶协会会长、县人大代表李红儒,灌涨镇蚕业协会会长、南阳市人大代表杨金卓等等,是他们组织的136个各类农技协会架通了该县数万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小单元摸索与大规模发展的有效衔接,加快了科技进步,传播了市场信息,促进了商品流通,推动了结构调整,在规避市场风险、有效缓解“卖难”、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三年来,该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之所以年以6%的速度递增,农技协会功不可没。
在全面加速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当中,该县认识到单靠政府的职能显得力不从心,尤其面对农户分散经营中出现的“政府管不好,村里管不了,群众需要管”的难题亟需破解,而由政府倡导,在自愿、互利原则下成立各类农业技术协会就能较地解决这一难题。结果在五年内,全县农技协会即风起云涌,止目前已成立林果、畜禽、农副产品加工等农技协会136个,会员人数达到6.8万人。
内乡县成立的百余农技协会按照“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发展思路,通过利益机制把善经营、懂技术的群众组织起来,建立起协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协会通过技术交流、信息反馈、产品销售等活动,增加农副产品附加值,拉长产业链条,规避市场风险,促进农民增收。
加快科技进步,推进技术物化。赤眉镇油桃协会从郑州果树研究所引进“五月火”、“千年红”等12个优质油桃品种,及时向群众提供种苗,并聘请研究所专家先后8次到田头指导果农剪技、施肥、防治病虫害。协会自身也印制科技手册5000本免费发放给果农。眼下在该镇,掌握全套油桃种植技术的“土专家”达到4700人,通过协会培育,全镇家家户户都有一个科技明白人。由于技术促进,该镇出产的油桃个大、色艳、味鲜,鲜桃价格连续5年比其它地方多出1元左右。养兔协会会长刘哨岗三年来已自费邀请省市养兔专家对270余养兔大户进行饲养技术培训,并引进4个品种的优良兔。据不完全统计,全县136个农技协会5年来已引进畜禽、林果、中药材等新品种127个,推广适用新技术130余项,培训科技“二传手”8万余人。
传播市场信息,促进商品流通。该县各个协会均能根据农业产业政策的调整和市场变化,敏锐发现、及时捕捉和收集有关信息并迅速传播到千家万户,使群众有效地规避市场风险。内乡县是个植椒面积达20万亩的辣椒生产大县,早在2000年8月该县就成立了辣椒产业技术协会。会员既有种植大户,又有32个购销大户,这些购销大户在22个省市设有销售网点。协会会员刘宗锦、张景茂针对辣椒市场疲软的情况,大量收集全国辣椒生产销售信息。在综合分析之后,及时向县政府提出改良品种,大力推广内椒11号,贵州红、韩国“大宇二号”优良品种的建议。目前全县三年间新品种推广面积达14万亩,亩均增收300元。针对农产品“卖难”问题,县黄姜协会引进北京双圣尊医药制品有限公司在内乡投资近千万元建起皂素厂,年可就地消化黄姜5万亩。王店镇养鸡协会引进浙江苍南县“乡吧佬”食品公司前来就地加工鸡蛋,使该镇鲜蛋足不出户再增值。几年来,该县朝天椒、大白山羊、中药材产业之所以迅速壮大,农民收入稳步增加,得益于各农技协会提供的上千条市场信息。
培育特色产业,推动结构调整。全县数万名农技协会会员本身就是农民,他们对周围群众的感召力更强,结构调整的示范带动作用更显著。王店镇石桥村主任、“鸡协”会长、县人大代表万光银有14年的养鸡经验,年孵化小鸡60万只,所办养鸡场采取自动化饲养技术。在他的带动下,他家乡石桥村迅速发展成拥有53个蛋鸡场的养鸡专业村,而且辐射带动了马堂、杨湾等5个养鸡专业村。目前该镇蛋鸡存栏130万只,成为全省有名的养鸡大镇,仅此项该镇农民收入三年间增加500余元。类似这种情况,在全县中草药村、林果、养兔等协会的带动下,全县油桃、板栗、澳洲黑李、花椒等名优特经济作物从无到有,从零星种植到规模发展,已形成新的支柱产业,涌现出专业村52个。据统计,三年中全县农户来自支柱产业和特色农业的收入占到总收入的80%以上。
这些年来,该县人大对于代表创办领办农业技术协会更是不遗余力地支持和帮助,对协会发展倾注了心血,先后向县委、县政府提交了《关于支持人大代表创办农业技术协会的建议》、《关于农业科技资金向农业技术协会倾斜的建议》,该县政府都一一予以办理落实;还先后组织人大代表会同县科技局、县科协、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县畜牧局等部门和单位深入农业一线进行视察调研,征求意见,解决问题。去年养猪协会会长、南阳市人大代表秦英林和县人大代表王华同等人,还利用协会的优势,招商引资,引来超亿元项目1个,即河南省牧原公司(总部位于内乡县)与山东龙大集团合资的高档肉制品加工项目,总投资2.6亿元,项目建成达产后,年可屠宰生猪100万头,年加工各种猪肉制品10万吨,年销售收入20亿元,利税9000万元,该项目于去年10月下旬正式开工建设,目前已完成总投资的50%。投产后内乡的生猪不再作为活猪原料出口,而是作为精加工产品出口,不但解决了“卖猪难”问题,而且规避了生猪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还大大扩大了养猪规模,养猪的利润可直接提高30%。预计再过三年,内乡将成为名副其实的“百万头生猪大县”,成为“河南生猪第一县”。
眼下在该县,百余农技协会犹如一队队“轻骑兵”,已日益彰显其科技推广、开拓市场、增加收入的强大功能,如磁石般地吸引全县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协会,科技能手、购销大户层出不穷。目前,该县人大不但支持农业技术协会的发展壮大,而且,县人大主要领导还亲自领办协会,县人大代表、已退职的原人大主任王瑞亭已创办了农民企业家协会,还有县人大领导牵头领办的农业机械协会、红薯协会、花生协会也即将成立。(许圣义 王秀建 郑国涛)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