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请吃饭”背后的温暖与善意

家乡区县: 广东省高州市

      26日凌晨,一则“寻找镇江最美的女孩”的帖子,出现在镇江一个论坛上,发帖者称,自己71岁的父亲回家途中遇上大雨,一位女孩把伞给了父亲,自己淋雨去上班。他想请这个女孩免费在自己家开小饭店里吃一年饭。(5月27日《扬子晚报》)
       你在雨天赠我一把雨伞,我一年365天免费请你吃饭,虽然这样的感谢方式很另类,很特别,但丝毫无损背后那种知恩图报的精神与意识,向这个社会传递出的也是一种名副其实的正能量。不管他最后是否能够找到这个善良的女孩,也不管他找到女孩后,对方愿不愿意接受这样的馈赠,但赠伞女孩和承诺免费请吃饭的当事人,都是在告诉我们一个做人的基本道理:与人为善,知恩图报。
       按理说,这样的“四字口诀”算不上是对我们多么高的道德要求,但现实中确实还有很多人做不到这一点。有句话叫“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这显然是劝导人们向美向善的一句话,希望人人在别人遭遇困难,陷入困境,需要帮助的时候,都能够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这样不但可以对别人带来帮助和温暖,同时也让自己得到满足与快乐,获得某种成就感。
       同时中国还有一句话叫“投桃报李”,这句话的重点显然在于“报李”,也就是对于那些曾经给自己提供过帮助,带来过恩惠的人,我们要有感恩意识,在具备能力和条件的时候,要懂得以某种方式去回馈对方。如果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是劝导人们主动行善,去帮助和救济别人的话,那么“投桃报李”就是劝导人们要有感恩意识,要懂得反哺与回馈。而这两句充满哲理的箴言古训,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这两句古训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不能简单分割开来。我们“赠人玫瑰”的同时,也希望自己“手留余香”,但从人的天性上来看,我们还希望自己的善行能够得到别人更多的认可、肯定与鼓励。这里的认可、肯定与鼓励,并非一定是物质上的回报,也包括精神上的勉励。反过来说,如果我们的善心善行没有得到对方积极正面的回应,我们就会感到失落甚至是气恼,这可能会影响到我们自己行为的信心,甚至影响到下一次的道德选择。这就是为什么媒体曾经报道有人在公交车上把自己的座位让给一名孕妇,结果这名孕妇连声“谢谢”都不说,最终让座的人又把座位要了回来的原因。
       所以,这两者之间应该是良性互动的关系,你“投桃”,我“报李”,然后我们在这样的道德互动中各取所需,并且在得到鼓励以后去和更多人的产生这种道德关系,则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和谐,才会充满了温暖的底色。新闻中女孩的善行当然值得鼓励,但当事人“免费请吃饭”所体现出来的“报李意识”,同样值得赞扬。

互粉:http://wm23.cn/lindandan123
顶文章:http://wm23.cn/lindandan123
送梧桐子,每篇5个喔!:http://www.wutongzi.com/uc/43256615.html
关注个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u/5535876907

(2015-05-2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