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彭水历史


中共彭水地方组织自1925年建立以来,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新时期。为实现和完成全党不同历史时期的革命目标和中心任务,中共彭水历届县委带领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不惜牺牲,努力工作,克难奋进,不断推动社会进步,取得了革命和建设的巨大成绩,抒写了彭水人民革命史的新篇章。

上世纪二十年代前后,时值“五四”运动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新文化运动”的科学与民主之风吹入重庆。彭水一批渴望知识、向往自由和民主的青年学生相继到重庆求学,他们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宣传,并投身反帝反封建的实际斗争,在斗争中提高了觉悟,增长了才干。他们中一部分陆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5年夏,彭水第一个中共地方党小组诞生。到1932年,八年时间,中共彭水地方组织经历了三届特别支部委员会和两届县委,发动和领导了各种形式的革命斗争,抗除反动军阀的苛捐杂税,打击地方反动势力,举行武装起义,开展武装斗争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虽然这些斗争由于处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加之干部和群众缺乏斗争经验,大多失败,在第二届县委遭到敌人破坏后,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共彭水地方组织没有再恢复重建,但这些革命斗争沉重地打击了反动军阀和地方反动势力,表现了彭济民、刘伯容、霍恂、向希平等一批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艰苦卓绝、前赴后继、不怕牺牲的革命斗争精神,在中共彭水地方史上抒写了可歌可泣的一页。

1949年11月,彭水全境解放,国民党政权在彭水的统治宣告结束,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1950年1月8日,中国共产党川东区彭水县委员会正式成立。新政权建立初期,便面临各方面的困难。彭水县委带领全县干部和群众,在近一年的时间里,经历了接管,借、征粮,平息匪乱,建立基层农会等艰苦的工作,取得了巩固新政权的政治斗争的重大胜利。从1950年到1953年,彭水胜利开展了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土地改革三大运动和各项社会改造运动,经过近三年的努力,全县国民经济得到了初步的恢复,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为进一步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在此期间,彭水县委遵照上级党的部署,开展了整党整风,在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纠正错误倾向的同时,也教育和团结了各级干部,保证了对各项中心工作的坚强领导。随着党的过渡时期的社会主义总路线的贯彻和第一个五年经济建设计划的实施,彭水县委带领全县干部和群众,艰苦努力,做了大量深入扎实的工作,不仅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而且超额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经济指标。1954年7月,彭水县第一届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召开;1956年5月,中国共产党彭水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两次大会成为解放后彭水政权建设和党的建设的重要里程碑。

1958年,各行各业掀起“大跃进”高潮,由于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的严重泛滥,人民群众遭受重大损失。在1959年至1961年三年困难时期,彭水县委领导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同多方面的困难做顽强的抗争,力所能及地维护民生,减少了损失,渡过了难关。贯彻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经济工作方针后,彭水县委认真开展对全县经济的调整工作,在一、两年内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县经济走出困难的低谷,尤其是农业经济,农副业生产有了较快的恢复和发展。到1965年,经过几年的调整和努力工作,彭水的国民经济逐步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农业的基础地位得到切实加强,社会购买力和商品供应量基本平衡,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党和政府依照实事求是的思想纠正工作中的失误,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在这个时期,按照上级的部署,先后开展了“反右”、“反右倾”、“四清”等运动。由于受“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极“左”路线的影响,在运动中,发生了混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扩大化等偏差,造成了对经济和政治生活的负面影响。又由于得不到纠正和遏止,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了。文化大革命初期,彭水县委要求各级党委加强对“文革”的领导,力图控制局势,稳定秩序,但是随之而来的上海“一月风暴”的影响,从县城到农村直至生产队一级,纷纷成立群众组织,层层夺权。1968年11月,所谓“三结合”的县革命委员会成立,自此,群众组织之间“内战”频仍,形势错综复杂,社会和经济的正常秩序受到严重干扰。1973年6月,中共彭水第四次党代会召开,新的一届县委努力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并将全县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全县人民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做出了重大成绩,对促进农业基本建设,改变生产条件,发展农业生产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文化大革命中,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对林彪、“四人帮”反党集团的倒行逆施不断进行抵制,他们坚持在生产第一线,努力维护经济的正常运转,支持国家的建设。但终因“文革”动乱的灾难性后果,到1976年“文革”末期,彭水国民经济走向崩溃的边缘。

粉碎“四人帮”,“文革”结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历史发生了巨大转折,彭水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经历了两年徘徊后,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贯彻,真理标准的讨论,平反冤假错案、落实各项政策,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思想逐步解放。1979年春,对全县部分农村出现的分组作业联产计酬、季节性临时性小额包工定额计分等经营形式,彭水县委及时肯定并给予有力地指导。到1981年,全县农村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基本建成,生产关系的调整,使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当年全县粮食产量达到历史新高,长期困扰农村农民的吃饭问题一朝解决。农村改革继续前行,党的十二大后,彭水农村进入综合体制改革阶段,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更加完善和巩固,调整农业结构、大力扶持“两户”、取消主要农牧产品的统购统销、落实林权“两制”、减轻农民负担、加强扶贫等改革措施陆续出台,彭水各级党委紧紧依靠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在县委的统一领导下,深入扎实工作,积极落实党的各项政策和措施,几年时间,农村形势大变,农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1984年,全国改革重点逐步从农村转向城市,彭水县委审时度势,积极而又稳妥地在公办企业中逐步实行改革:利改税,试行厂长(经理)负责制,推动横向经济联合,试行租赁、承包、股份制经营等多种形式等。在对农业、工业和其他行业改革的同时,彭水县委大力进行党的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整顿党风。1985年,彭水县委按照上级部署分三期对全县党组织进行整顿,开展理想、宗旨、党性、纪律和彻底否定“文革”的教育,民主评议党员、认真核查“三种人”以纯洁党的组织。1991年,彭水县委对党建工作做出五年规划,继续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围绕“八五”经济发展目标,加强各级党组织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重点放在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经过三期,历时三年,全县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圆满结束,党在农村基层的领导得到切实加强。在面上,积极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法制教育,开展文明村组、文明单位的评选活动。

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改革开放进入了系统推进的阶段。在国企改革方面,彭水县委鼓励、支持企业进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改组,除电力、供水公司等企业实行国家控股外,其他企业根据实际情况改制,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国有企业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和发展。到2000年底,全县国有企业完成改制,实现重组资产1.9亿元,盘活企业存量资产3.3亿元,当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4亿元,比1999年增长26.75%。在供销、粮食等行业也加快了改革的进度,建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新机制。彭水县委、政府大力促进城乡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全面实行“五放开一取消”的市场准入制度,要求各级党委、各有关机构为私营个体经济发展服好务。私营经济迅速成为全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九五”时期全县经济新的重要增长点,私营经济的产值、营业收入及其所带动的从业人员都取得突破性的发展。全县总体上比较顺利地实现了经济体制的转型,并完成了经济增长的目标。针对就业和再就业、医疗保险、贫困救助等现实问题,建立和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扶助贫困,成为彭水县委和政府的重要工作。在九十年代末全县贫困人口越过温饱线后,彭水县委制定了新的扶贫攻坚计划,推进开发式扶贫工作,几年时间,效果显著,到2000年底,全县农村建卡贫困人口降到5.90%,全县农村人畜饮水、用电、交通、医疗得到极大改善,农村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在这期间,在党的建设方面,彭水县委着重开展党政机构改革,开展“三讲”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密切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保证了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阶段发展的宗旨。彭水县委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重点,统筹城乡发展,谋篇布局,全面推进小康社会的建设。2008年,彭水县委提出建设“绿色彭水”、“畅通彭水”、“人文彭水”、“平安彭水”、“快乐彭水”的目标。2009年至2010年,县委按照上级的部署,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创新了理论建设和制度建设,推动了“十一五”规划的实施。2010年“十一五”规划目标实现,并初步形成了“十二五”规划蓝图,为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了基础。至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达到4182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全县农村,“参合率”达95%以上,全县公路总里程5500公里,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同期,全县城镇化率达到24.5%,农网改造率达100%,供电可靠率达96%以上。同时,在城乡统筹发展、工业园区建设、旅游开发、交通、能源、教育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都开局良好。

鉴往知来,存史资政。中共彭水地方党的历史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学习好、研究好党的历史,是关系到党的巩固和发展,关系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一项重要工作。彭水几十年的巨变印证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实现经济持续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进步。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鲜明主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共彭水自治县委将继续团结带领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各族人民,始终不渝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胡锦涛总书记对重庆发展的“314”总体部署,积极主动承接市委、市政府统筹城乡发展战略,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加快推进“两县一点”建设,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抒写彭水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建设和党的建设新的历史篇章。

一切的一切(2015-05-2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