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建成中国知名民俗生态旅游目的地

 

 

未来5到10年,彭水这张绚丽的乌江画廊名片,将以其独特的文化旅游魅力呈现在世人面前。

中共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县委书记钱建超日前表示,彭水始终坚持生态为本、特色为魂,注重旅游规划布局,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以观光休闲、养生度假为突破口,加快旅游精品打造,发展大众旅游产品,既有传统旅游的观光游览项目,又有现代旅游的品牌,更有高端消费的精品。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全面深化改革,促进大众旅游消费提升,为彭水旅游业发展带来了大好机遇。现已科学规划了“一线四区”旅游发展战略,以乌江画廊为主线,升级打造阿依河旅游区、水上休闲运动旅游区、摩围山旅游区和郁山古镇旅游区,将用3-5年的时间,把彭水打造成中国知名的民俗生态旅游目的地。

每年政府性投入8亿元打造旅游业

据钱建超介绍,为了实现建成中国知名民俗生态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彭水将以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四届三次、四次全会精神为主线,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科学划分功能区域的重大决策部署,务实推进生态保护发展区建设,按照“全面策划,完整规划,品牌当先,开拓市场,吸引投资,完善产品,突出品牌”的创新思路,大力发展民俗文化生态旅游业,从2014年起,每年政府性投入8亿元,坚持“走旅游路、打综合牌、出文化彩、带百姓富”的发展路子,努力将旅游业培育成为彭水支柱产业。

具体举措包括:一是加速旅游精品建设。确保2015年阿依河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摩围山景区、蚩尤九黎城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16年郁山古镇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摩围山成功创建市级旅游度假区。二是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到2015年底基本形成以游客集散中心和阿依河出口、摩围山、周家寨等旅游接待分中心为节点的旅游大环线;到2016年底全县所有重点旅游景区实现二级公路直达,建成五星级饭店2家、四星级饭店3家。三是拓展旅游客源市场。向外推出以休闲度假为主,民俗体验、历史探秘等为辅的四条精品旅游线。

旅游与生态保护

深度结合发展共赢

市委四届三次全会把全市划分为五大功能区域,作为渝东南生态保护区的彭水,如何将旅游与生态保护深度结合,共同发展,协作共赢?钱建超强调,将突出彭水资源特色,强化民俗生态优势,做足“水”游乐、做强“山”度假、做好“文”风情,实现彭水旅游异军突起。

钱建超说,彭水民俗生态旅游资源在渝东南地区极具代表性,有大美的山,湛蓝的水,深邃的史,浓郁的情。“智者乐山,仁者乐水。”彭水的最大优势在“水”。乌江两大电站库区形成“高峡出平湖”景观,在重庆乃至整个武陵山区都是独一无二,“水”文章大有可作。为此,彭水规划了乌江画廊旅游区,以水上运动游乐为主题,瞄准国际国内市场,在保护开发传统水上游玩项目的同时,重点建设国家标准的水上运动赛场及训练基地,大力发展实施游乐项目,配套开发水体养生度假园区,创建乌江支流5A级阿依河景区。

其次是森林资源富集。彭水是重庆市森林资源大县,摩围山国家森林公园平均海拔1300米左右,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被誉为“悬在天空中的氧吧”。以养生度假为主题,结合扶贫开发示范区建设,在升级打造摩围山景区的同时,启动建设摩围山旅游度假区,将其打造成为重庆市养生休闲度假基地。

其三是民族文化厚重。以盐丹文化为内核的黔中文化,早在1000多年以前就成为乌江中上游的母文化,谱写了秦汉代到元明时期的辉煌;以苗族《娇阿依》为代表的民族歌舞,曾经代表重庆市参加全国民歌赛获金奖、冲击青歌赛晋级复赛。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浓郁民俗风情,在渝东南乃至渝黔湘鄂边可谓奇葩一枝,为彭水旅游注入了文化灵魂,也为彭水打造文化旅游精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以蚩尤部落文化为基础,正在大力建设蚩尤九黎城景区,融文化展示、游客集散、餐饮住宿、旅游购物等于一体,打造渝东南民俗旅游新地标。

未来几年,彭水将紧紧围绕生态保护发展区建设,坚持“面上保护、点上开发”方针,建立摩围山、七曜山生态屏障,打造两江四岸绿色长廊,建设乌郁两江生态廊道,加强生态系统修复、地质灾害和石漠化综合治理,积极创建国家级生态县,全力保护乌江、郁江、阿依河水资源,摩围山森林资源,鞍子苗寨民俗文化资源和郁山古镇历史文化资源,提档升级四大旅游景区,积极发展休闲养生养心养老产业,建设太极养生产业园、摩围山康复疗养中心、摩围云顶养心苑、万足滨水度假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打造鞍子民俗村寨,建设民俗风情长廊和民族文化一条街;建立国家、省市、地方媒体宣传联动机制。到2016年游客接待量达10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35亿元。

借力渝东南片区

整体营销的优势

近年来,渝东南片区一直在探讨如何将旅游整合,进行抱团营销。彭水作为该片区的旅游大县,在抱团营销的过程中,将通过哪些举措突出自身特色,借助整体营销的优势实现自身突破?

钱建超表示,渝东南民俗旅游片区,彭水旅游起步晚、基础弱,尤其需要重庆国际大都市的带动和片区兄弟区县的带动。目前,彭水旅游处在武隆、黔江、酉阳形成的“三角”腹心,既有强势遮蔽的不利,又有品牌驱动的优势,水上游乐、养生度假、民俗文化产品弥补了周边旅游业态的不足,特别是阿依河、爱情治愈圣地品牌深得广大旅游者的喜爱。彭水加入抱团营销,有助于优化渝东南民俗生态旅游产品结构,有利于推动彭水旅游快速发展。

彭水将练好“内功”,借助“外力”,大力开展宣传营销,每年政府安排5000万元,实施文化兴旅“十个一”工程(启动电影和纪录片拍摄、推进新媒介视频剧宣传、完成《娇阿依》演出节目编排等),办好“中国乌江苗族踩花山节”和“中国彭水水上运动大赛”、“中国彭水阿依河国际漂流大赛”,以重庆为核心梯度开展客源地营销;积极加入区域联盟,统一规划设计旅游精品线路,共同制定旅游联合营销计划,共同创建区域无障碍旅游区,共同建立旅游信息共享平台,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旅游发展新格局。

文/陈希

百里乌江画廊 精华就在彭水

千里乌江,百里画廊,其精华部分就在彭水境内。

彭水地处重庆市东南部,居乌江中下游,北接湖北,南连贵州,是重庆唯一的以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具有打造成以水上运动为引领,集休闲娱乐、民俗风情、度假养生为一体的国际江河旅游目的地的优质旅游资源。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县委书记钱建超介绍说,千年不变的美丽,梦中的阿依河,集险、秀、幽、奇于一身,旅游资源品质极高,可以打造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养生天堂—摩围云顶,适合避暑养生的自然条件优越,适合打造成高品质的养生休闲度假旅游区。盐丹故里—人文郁山,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可望打造成中国特色旅游景观名镇。娇阿依的故乡—鞍子苗寨,是体验苗族风情的理想场所。

彭水有可供观赏的历史人文景观多达80多处,盐丹文化、黔中文化及原生态民歌《娇阿依》等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多彩,有国家级1种,市级10余种。乡村旅游资源富集,生态观光农业初具规模,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民族村寨保护效果明显。钱建超表示,彭水—梦中的娇阿依,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必将打造成中国知名的民俗生态旅游目的地。

彭水旅游六年实现跨越式发展

近年来,彭水县委县政府围绕建设民俗生态旅游目的地目标,突出“自然生态、苗族风情、历史文化”三大特色,彰显“山、水、情、史、节”五大主题,立足“构造大品牌、挖掘大市场、培育大产业、谋求大发展”的总体思路,坚持规划、投资、开发、营销、服务一起抓,实现了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自2007年阿依河景区建成开放以来,通过短短的6年时间,彭水游客接待量、旅游综合收入均以2倍的速度增长。

彭水先后获得了“中国最佳文化休闲旅游县”、“中国特色旅游休闲度假胜地”、“重庆非去不可十大创新案例”、“亚洲金旅奖·大中华区十大民族(民俗)特色旅游目的地”、“美丽中国·生态旅游十佳示范县”等称号。2013年4月,阿依河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连续三年举办中国乌江苗族踩花山节暨中国·彭水水上运动大赛,已成为聚人气、扬名气、鼓士气的彭水品牌。

县委书记钱建超介绍说,在刚刚过去的2013年,彭水全力推进104项旅游工作,重点抓了五个方面:一是完善体制机制。调整充实了县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设立了旅游产业发展工作指挥部,专抓此项工作。二是注重规划引领。完成《摩围山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蚩尤九黎城》等10余个产业或项目规划。三是狠抓项目建设。实施“旅游建设大投入年”活动,投入资金5亿多元加快推进摩围山、阿依河、外河坝五星级饭店、郁山古镇盐浴中心等项目建设,新开工建设蚩尤九黎城,旅游景区、旅行社、星级饭店、星级农家乐等旅游业态基本完备,阿依河景区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乌江画廊、摩围山景区标准化建设正有序推进。四是搞活乡村旅游。坚持以旅游扶贫为抓手,打造了摩围山乡村旅游示范区、周家寨等14个乡村旅游示范点。五是强化宣传营销。投入3000余万元宣传推介彭水旅游,成功举办中国·彭水水上运动大赛,策划举办了“2013最浪漫情书全球征集”、“寻找娇阿依”微电影演员选拔等活动,“中国第一爱情治愈圣地”品牌深入人心。2013年接待各类旅游者55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6.6亿元,同比增长62%和66%,旅游景区接待游客80万人次。

一切的一切(2015-05-2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