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冷空气来袭,龙游民居苑显得有些冷清,与这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侧门门口那幢房子里不断发出的“吱吱咕咕”的响声。屋内,毛晓浪正埋头他的根雕,而妻子吴迪穿着围裙忙着做楠木珠,夫妻俩忙得热火朝天。 毛晓浪,35岁,模环乡琚家村人,他和妻子都是聋哑人,也是稍有名气的民间残疾人艺术家。21岁那年,毛晓浪进了东阳一家木雕厂,向省工艺美术大师陈加友拜师学艺。靠眼睛看了8年多,掌握了东阳木雕的传统工艺。因为木雕,他还收获了爱情。
2010年,毛晓浪和妻子走上创业之路,他们在家里辟出一间屋子作为工作间。除了给人加工木雕,闲余时间他们爱琢磨自己的作品。可因为在农村,很少有新客,打开市场就不容易了。
“我的梦想是办个人木雕作品展。”去年6月,毛晓浪幸得一位热心人的“牵线”才有机会低价租下龙游民居苑的这幢老房子作为工作室。和原来的那一间相比,工作室不仅宽敞了,毛晓浪的工作室也成了民居苑一处独特的“风景”,时常有游客闻声进来,喜欢木雕的人还会掏钱买呢,半年来,毛晓浪也卖出了五六件自己的木雕作品。
不久前,毛晓浪回模环老家,看到一老太家门口堆着一堆柴火,他细细一看,其中有块杉木纹理很特别,他如获至宝,花7块钱从对方手里买了回来。马上,夫妻俩商量起了布局、下刀,半个月时间,创作出了一件《苏东坡吟诗》,接下来只要磨光、打蜡,成品差不多就算完成了。
“我太忙了,没时间做自己的作品。”原来,他现在的时间几乎都花在了给人加工木雕上,近到周边地区,远到湖北四川,他难得有时间创作自己的作品,可如果不接加工单子,又无力承担买木材老料的费用。
“2015年我要好好干,2016年或许就能办作品展了。”因为沟通不便,毛晓浪在一个小本子上写下了他的新年愿望。他说,当民居苑的名气为他引来足够的人气,他就有可能赚更多的钱,这样就有成本买木头,距离实现梦想就更近一步。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