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已进入“汽车时代”。走在大街小巷,放眼望去全是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小车。私家车的普及不仅方便了市民出行,也带来了许多弊端。在株洲,经常看到这些景象:红绿灯前,汽车和行人无视交通信号灯,我行我素,红绿灯的警示作用成了“仅供参考”;交通要道,各种车辆胡乱横行,无提示的随意并线串道,导致事故频发;大街小路,车辆沿街随意停放,有的甚至直接停在人行道上,阻碍行人正常通行……以上各种与汽车有关的不文明不仅随处可见,更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没有不文明的车,只有不文明的人。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大部分司机的文明意识显然还停留在“蛮荒”时代。而一系列的不文明交通行为既反映出司机的不健康驾驶心态,也折射出当前社会汽车文明的缺乏。最可怕的是,汽车不文明似乎成了一种传染病,许多新手司机刚开始还规规矩矩的,那些“老鸟”的耳语目染下,也渐渐随性起来,还把这种行为当成是一种“成熟”。本人就经常看到一些所谓的“老司机”传授新手司机如何加塞变道、乱停乱放等不良行为。
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富裕起来的那些人,既然有钱买车,也应该相应的让自己的“车德”富裕起来。要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如果只提高生活“硬件”而不注重“软件”的提升,文明又从何谈起?
要提高国人的汽车文明意识和行为,非一朝一夕之功,其路远兮。既要依赖素质教育等潜移默化的软手段,也离不开强化法律法规硬手段的运用。汽车文明的核心是守规矩,没有规矩的约束,汽车文明无从谈起。有了完善的法律法规的约束,更需要保证持法的强度和跨度。有法可依,违法必究,才能对那些不文明起到震慑作用,从而提高汽车文明。例如国家加大对酒驾、醉驾的处罚和执法以后,现在很多人都意识到酒后开车的不可取,酒驾醉驾现象大大减少。
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很多时候是可以和这个城市的人开车的文明程度划上等号的。违禁掉头、随意变道、穿插超车、违规使用远光灯、抛洒垃圾、乱停占道……这些交通陋习不仅会威胁交通安全、破坏和谐气氛,更是给城市文明建设“添堵”。株洲已获得全国文明城市,但这绝不是株洲文明的终点反而是另一个新的起点。构建株洲汽车文明,是提升株洲文明高度的一个亟需解决的课题。“汽车时代”呼唤汽车文明,汽车文明要靠所有交通参与者来共同创造和维护。开(停)文明车,做文明人,创造文明城市,人人有责,责无旁贷。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