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宋代,除夕守岁更是盛行,“岁晚相问为‘馈岁’,酒食相邀为‘别岁’,达旦不眠为‘守岁’”。大文学家苏东坡在凤翔为官时,因公务在身“思归而不可得”,便分别以《馈岁》、 《别岁》和《守岁》为题作诗三首,把当时民间的这一风俗如实地反映了出来。其中《守岁》一诗这样写道:“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儿童强不眠,相守夜喧哗。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而爱国主义诗人文天祥在他生前的最后一个除夕,面对死亡,大义凛然,仍写下了脍炙人口的《除夜》一诗:“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全诗虽只有短短40个字,但却真实地记录了这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当时的思想活动,字里行间无不反映出他“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视死如归精神。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