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罗江两岸粉墙村舍,桃红柳绿,民风淳朴,水草肥美,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风貌。今留有屈子祠、骚坛、屈原墓群等古迹和遗迹。屈原墓位于汨罗山上,12个小山式的封土堆散布在1500平方米的山坡上,这些土堆前立有“故楚三闾大夫墓”或“楚三闾大夫墓”石碑,是屈原12疑冢。每逢农历五月初五,汨罗江畔的百姓总要举行盛大的龙舟竞赛活动,以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
湖南汨罗长乐镇为千年古镇,地处风景秀丽的智丰山下,闻名遐迩的汨罗江北。长乐故事会不是普通的说故事,它起源于唐贞观年间,是一项集惊、奇、险、巧于一体的传统民间杂技,并集表演、彩绘、历史、天文、地理、文学、民情、时代精神等融为一体的独特的、古老而又神秘的民间行为艺术。与戏曲同工,包含力学,渗透美学,有利研究湘楚文化。是哑剧由戏剧舞台走向露天活动舞台的发展,是人性最直观的表现,是民间文化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她集中流传于汨罗长乐镇一带。长乐故事会是极具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长乐故事会起于隋唐,盛于明清,上世纪八十年代已达顶峰。由此以来,千百年间每逢太平年景,从正月初起至元宵节长乐人自发分成上市街和下市街两个团体,举行故事会竞赛,内容为历代忠孝节义和民间传说的故事,表现爱憎与忠奸,渗透幽默与讽刺,显示技巧与新奇,传递友谊与祝福,祈求吉祥与和平,一年一年演绎,一代一代传承,技艺越传越精,故事越传越多,影响越传越远。长乐镇原主街一条长约600米,为南北走向,靠北一头称为上市街,靠南一条临汨罗江称为下市街,确定一个界点,街道长短,居民户数,人口基本相等,相应组成上下街两个故事会。
长乐故事会分为地故事、地台故事、高彩故事、高跷故事四大类,分上、下市街故事会,其特点是以民间历史故事典型代表的突出人物、事件、画面为镜头,通过人与道具的完美结合。配以会旗、彩旗、横竖牌匾、彩灯、油筒、威风锣鼓、乐队等,再配以玩龙(彩龙、火龙)、舞狮、彩莲船、腰鼓等,通过上、下街的一来一往对垒,以形式来吸引观众。即比数量、比威风、比高矮、比智慧、比新奇、比技巧、比文字、比表演艺术、比风格等,从而形成热烈壮观闹新春的场面,表现爱憎与忠奸,渗透幽默与讽刺,传递友谊与祝福,祈求吉祥与和平,崇尚科学与文明。可以说是一部记载历史文明的活化石。[2]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