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宜由来

家乡区县: 广东省信宜市

我的家乡是美丽信宜市。但信宜的名字是由何而来?

据了解,信宜市 【由来】据《今县释名》:“隋为怀德县,唐析置信义县,宋讳义改宜,有招义山、信义水”。 【沿革】秦以前信宜属百越之地,秦平定百越之后,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在百越设桂林、象、南海三郡,信宜地属桂林郡。汉元鼎六年(前111年)信宜地属交趾(后改交州)州史部苍梧郡端溪县。晋永和七年(公元346年)信宜地属广州晋康郡端溪县,南朝梁(公元502)始在信宜地置梁德郡及梁德县。隶属泷州,隋开皇十八年(598)梁德县改为怀德县。唐武德四(621)析怀德地置信义、谭峨两县。并在信义县(今镇隆)设南扶州管辖这三个县。武德五年又析怀德地置特亮县,也属南扶州,唐贞观八年(634)南扶州改称窦州,管辖范围不变,隶属岭南道容县都督府。宋开宝五年(972)废怀德、潭峨、特亮三县,其地并入信义县。仍隶属窦州。宋太平兴国元年(976)避宋太宗赵光义讳,信义县改信宜县。宋熙宁四年(1071)废窦州,信宜归广南西路高州管辖。元朝属海北海南道高州路,明属广东承宣布政使司高州府。明万历五年(1577)罗旁战事后,将信宜之定康、信丰、感化、从善、镇南5个都池洞部分、高州之马贵、古丁、深镇及罗定之扶合、加益、棼滨、新乐一带,划给新设的西宁县。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经朝廷批准,定康、信丰、感化、从善四都重归信宜管辖。沿称旧图,镇南都仍留西宁县。清朝信宜隶属广东省高州府。民国(1912)之后 信宜先后属高州军政府、高州绥靖处、高雷道、南路绥靖委员公署、“八属”善后督办公署、第七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辖。 1949年10月22日,信宜县解放先后属广东省南路专区,高雷地区、湛江地区管辖。1958年11月15日,信宜、茂名两县合并为高州县,县治高州城。1961年4月1日,信宜县从高州县分出重设,治所住东镇,1983年7月起,信宜隶属茂名市,1995年9月11日,撤县建市(县级市)

也有历史记载,唐虞时代(前21世纪),信宜地属南交。夏朝(前21世纪—前16世纪),信宜地属扬州南裔。商朝(前16世纪—前11世纪),信宜地属南越。西周(前1066年—前771年),信宜地属南海。周灵王三十五年(前334年),被熊商打败的越人逃散到江南海上各地居住,是为百粤(越),信宜地属百粤。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设置南海郡,信宜是南海郡地。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任嚣和赵佗奉命平定南越,设置南海、桂林、象郡三个郡,信宜地属桂林郡。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派陆贾封赵佗为南越王。信宜地属南越。汉元鼎六年(前111年),汉武帝派伏波将军路博德、楼船将军杨仆平定南越,设置南海、苍梧等7个郡,开始设置端溪县(辖现在的德庆、郁南、罗定、云浮、信宜5县市及高州县的马贵、古丁、深镇),隶属交州刺史部苍梧郡。信宜是端溪县地,相沿了613年。
  南朝梁(502—557年),析端溪县地置梁德县(意在显示梁朝德政)及梁德郡,梁德县是信宜县前身,县治在今池洞镇太安围底街,辖地包括现在信宜全市,高州县的马贵、古丁、深镇以及罗定县的蕾滨、新乐、都门、扶合、加益一带。隋开皇九年(589年),平陈,废梁德郡,保留梁德县。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梁德县名为怀德县,意取感怀隋王朝之德,县辖地不变。唐武德四年(621年),析怀德县地置信义县,以南近信山(在今镇隆镇沉冲村南面)、北接招义山即雷公岭(池洞镇与径口镇界山)得名,即取信山的信字与招义山的义字,成信义县名,县址在今镇隆镇八坊村,信义(信宜)置县始此;潭峨县(以潭峨江得名,县址在旧县村)。同时,设南扶州,辖怀德、信义、潭峨3县(即辖原梁德县地),州治迁到信义县治。武德五年(622年),析怀德县地置特亮县(以特亮山即牛弼山得名,县治在今径口镇木威村),隶属南扶州。唐贞观八年(634年),南扶州改名窦州(以镇隆东江、西江汇合处的罗窦洞得名。据说,原来有巨长石横贯江的两岸,秋冬潦尽,江水仅从石下的窦洞流出去,为便于通舟楫,后把该洞炸掉),辖怀德、信义、潭峨、特亮4县。称信义为窦州,始此。宋开宝五年(972年),废怀德、潭峨、特亮3县,其地并入信义县,仍属窦州,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年),避宋太宗赵光义讳,信义县改名信宜县。信宜县名已有一千多年历史,至今未变过。 

1995年9月11日,国务院批准:撤销信宜县,设立信宜市。从此,标志着信宜的发展翻开了崭新的一页,进入了新的历程。

有人说是父亲听了儿子的意见,把县城从旧县搬到镇隆,故偕音称“信儿”为信宜。唐朝武德四年就有了信宜(义)。是因为两座大山而命名的,一座叫近信,一座叫招义,和在一起叫信义。至于两座大山在信宜那里?现在就无从考究了!又因为在宋朝兴国元年,因避宋太宗赵匡义名玮。改名信宜

想不到我家乡信宜这名字这样历史悠久,千年之名不简单啊!

 

夏芷(2014-05-1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