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赤磷鱼

家乡区县: 岱岳区

泰山赤鳞鱼又名螭霖鱼、时鳞鱼、斑纹鱼。《泰山药物志》记载“本品因螭头喜霖而得名”。是泰山的著名特产,鱼类中的稀世珍品。泰山赤鳞鱼是一种小型野生鱼类。属鲤科,突吻鱼属,种名为多鳞铲颌鱼

泰山赤鳞鱼,又名螭霖鱼,石鳞鱼、时鳞鱼、斑纹鱼,是泰山泉水哺育的珍贵山区淡水鱼,为中国鱼泰山赤鳞鱼

类珍品,也是我国五大名鱼之一,成鱼长不过二十厘米,肉质细嫩,其味鲜美而不腥,为名贵肴馔,还可药用。自然条件下,该鱼生活在海拔270~800米的泰山山涧溪流中,成鱼长不足20厘米,重不过百克。体侧偏,腹部圆,头小吻钝,口下位,呈新月形,上唇有极少的须2对。体暗褐色,腹白,背部微显兰色。体被细鳞,两侧鳞片微黄,背鳍、尾鳍灰黄色,其他诸鳍桔黄色。生殖季节雄鱼色彩明显,鳍呈吉红色,吻部及臀部缀以白色珠星。体色随环境而变,或深或浅,对声音变化反应灵敏、行动敏捷,一遇到外界刺激即迅速逃入石下。

在自然条件下,成鱼20厘米,重100克。体侧扁,腹部圆,头小吻钝,上唇有极小的短须两对。体暗褐色,腹白,背部微显蓝色。体被细鳞,两侧鳞片微黄,背鳍、尾鳍灰黄色,其他诸鳍桔黄色。吻部及臀部缀以白色珠星。体色随环境而变,或深或浅,变化迅速。对声音变化反应灵敏,行动敏捷,遇外界刺激迅即潜入石下。

赤鳞鱼生长在泰山海拔270米--800米之间的山涧溪流中,亦有“赤鳞鱼东不过麻塔,西不过麻套”(麻塔,麻套均为地名),喜活水,安静,气温适宜无任何污染的环境,且极其胆小,听到脚步声或见到人影晃动,便迅捷的游入石缝中躲藏,非常难以逮到。泰山赤鳞鱼随环境不同身体呈现不同颜色的变化,颇具观赏价值。加之古老的神话传说,令历代文人墨客达官贵人对其推崇备至。李白曾有诗:“鲁酒瑚珀色,汶鱼(赤鳞鱼)紫锦鳞”赤鳞鱼以金黄色为上品,曰“金赤鳞”,银白色曰“银赤鳞”,脊背为豆青色曰“豆赤鳞”,脊背为黑灰色曰“草赤鳞”。“草赤鳞”少次,较长见,“金赤鳞”最为少见。以上几种赤磷鱼,在夏天将其放在大石上,烈日下暴晒鱼肉化为油,仅存鱼骨和鱼皮。具《泰安史志》记载,“赤鳞鱼是历代帝王来泰山封禅御膳中珍馐佳品。”1958年5月毛泽东主席视察江南路过泰安火车站时,当时的县委书记,县长到火车上汇报工作,并带了一桶(帆布桶且盛装山泉水便于赤鳞鱼存活)泰山赤鳞鱼送给毛主席。

沉香(2015-05-2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