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的饮食为北方风味,特点以浓香为主。美食山、天一宫、中银等饭店环境较好,价位也相对高;吃火锅的较好的地方有东来顺、老城根儿。除此之外,遍布大街小巷的大小饭馆也各有各的招牌菜。
特色菜有卤煮鸡。要吃到正宗的卤煮鸡,除马家老鸡铺外,就要到清真寺街上,每天都会有十几个摊位卖热气腾腾的整鸡和鸡胗,其中又以刘氏三兄弟的鸡最为著名,但假冒的也不少,要认清招牌。在这儿也可买到刚出锅的羊肉、羊蹄及羊杂等。
保定的特色小吃还有驴肉火烧及冰糖葫芦等。驴肉火烧是很多当地人的主要早餐,切碎的驴肉填进开口的火烧(即烧饼)里,皮酥肉嫩,3元一个,物美价廉。保定的冰糖葫芦在省内远近闻名,有一年还进入了央视春节晚会的现场。保定的冰糖葫芦丝毫不输北京庙会上的花样,种类有全部山楂的、山楂加红豆沙馅、山楂加绿豆沙馅、麻山药(正名为淮山)的等等,款款诱人,最贵的也不过3元一串。当地最有名的字号是糖葫芦王和吕记。
特色菜点:
特色小吃
一、驴肉火烧
源自徐水县漕河镇,现在遍布燕赵大地,“天上龙肉,地上驴肉”。驴肉火烧据说起源于明初。朱棣起兵谋反,杀到保定府徐水县漕河,打了一场败仗。燕王眼瞅着饿得就要见阎王去了。士兵出了个主意,要他效仿古人杀马吃。其实所谓“驴肉香,马肉臭,打死不吃骡子肉”,马肉纤维比较粗,不是特别好吃。但是饥不择食,就把马肉煮熟了夹着当地做的火烧吃了。哪知味道还很不错。于是后来当地老百姓也开始杀马做“马肉火烧”,而且马肉火烧因为曾经被皇上吃过而声名大振。但是好景不长,没过多久,因为和蒙古人打仗需要马。这里的马可不是做火烧吃的死马,而是活生生的战马。马成了战略物资,当然就不能由着老百姓做火烧吃了。但是想吃马肉火烧了怎么办啊?于是就出现了替代品——驴肉。驴肉纤维比马肉细腻,而且纯瘦不肥,自古就是下肴的佳品。而且保定一带,属于冀中平原,水草肥美,最适合养驴。河北地区的驴有两种,一种是沿海一带的渤海驴,一种是山区和平原的太行驴。保定的驴一般都是太行驴,而另外一种驴肉火烧——河间的驴肉火烧则是渤海驴。相比来说,太行驴比渤海驴好吃一些。于是在种种际会之下,驴肉火烧就诞生了。
二、白运章包子
是1919年白运章以自己的名子命名的。白运章包子曾与天津狗不理包子并列被子誉为名优产品,受到省市领导的题词表彰,并获得百年老字号。其特点是馅大皮薄,口感好,用料讲究,风味独特,是老保定包子的代表。老店在裕华路“莲池”对面,已拆迁。
三、马家老鸡铺卤煮鸡
保定马家老鸡铺制作的卤鸡,从清朝嘉庆初年到现在已传五世,近二百年。相传,清代河间县果子洼村有家回族马氏兄弟,忙时种田,闲时煮鸡出售。后来辗转来到保定,开了马家老鸡铺。店主人在制作技术上颇下功夫。加之又懂点医道,每次煮鸡,除放应有的辅料外,常配以各种益身提味的中草药材。因此,所制卤鸡色鲜、形美、味香,名冠燕赵。
马家卤鸡以加工精细著称。在1981年召开的全国肉、禽、蛋制品优质产品评比会上,马家卤鸡与浙江金华火腿、苏州五香酱牛肉、北京苏武叉烧肉、南京板鸭等齐名,被评为全国33个优质产品之一。
四、义春楼白肉罩火烧
据传,义春楼的前身是座肉铺,开始经营廉价的猪头肉锅罩火烧,很受穷苦劳动人民的欢迎。冯玉祥幼年时代,家境贫寒,进城时,吃不起大饭馆,总到义春楼吃猪头肉锅罩火烧,对该饭馆产生了好感。冯玉祥当上将军之后,每次回到保定,必到义春楼吃罩火烧,从此,义春楼的罩火烧声誉大振。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叔父爱新觉罗溥新宇亲笔为名吃提了“正宗白肉罩火烧”牌匾。
义春楼的罩火烧选料精细,肉罩选用的新鲜猪肉必须是前夹心或正肋。先将肉打成方块,用冷水浸泡,冲洗数次后,将血水洗出,用刀把猪皮刮净再下锅。先用旺火将水烧开,氽出肉中的污渍,除去浮沫,再放花椒、大料、老葱、老姜、老蒜、丁香、桂皮、白芷、三艾、小茴香和盐,把汤熬成乳白色,再慢慢煮。火烧外脆里嫩,撕开后层层迭迭,把火烧按层撕成云彩片,将煮熟软的肉切成薄片,把大葱切成段,盛在碗内,用开锅头汤将火烧浇数次,必须罩透,略盛少量汤汁。吃的时候在碗内放些白酱油,如配上糖蒜及酱虾油、什锦小菜。肉鲜、汤清、味香、肥而不腻,软而不烂。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