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的著名景区多达210余处,有凌空架设的长空栈道,三面临空的鹞子翻身,以及在峭壁绝崖上凿出的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等,其中华岳仙掌被列为关中八景之首。此外华山还是神州九大观日处之一。华山观日处位于华山东峰 ( 亦称朝阳峰 ) ,朝阳台为最佳地点。华山还是道教胜地,为“第四洞天”,有陈抟、郝大通、贺元希最为著名的道教高人。山上现存七十二个半悬空洞,道观 20 余座,其中玉泉院、东道院、镇岳宫被列为全国重点道教宫观。
华山松(五针松),雄球花黄色,基部围有数枚卵状匙形鳞片,集升于新枝下部成穗状。球果幼时绿色成熟时淡黄褐色;种鳞先端不反曲或微反曲;鳞脐不明显。种子无翅,两侧及顶端具棱脊。主产中国中部至西南部高山。喜温凉湿润气候,不耐寒及湿热,稍耐干燥瘠薄。可供建筑、家具及木纤维工业原料等用材。树干可割取树脂;树皮可提取栲胶;针叶可提炼芳香油;种子可食用也可榨油。
北峰
北峰北峰为华山主峰之一,因位置居北得名。北峰四面悬绝,上冠景云,下通地脉,巍然独秀,有若云台,因此又名云台峰。唐李白《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诗曾写到:“三峰却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开。白帝金精运元气,石作莲花云作台。”
峰北临白云峰,东近量掌山,上通东西南三峰,下接沟幢峡危道,峰头是由几组巨石拼接,浑然天成。绝顶处有平台,原建有倚云亭,现留有遗址,是南望华山三峰和苍龙岭的好地方。峰腰树木葱郁,秀气充盈,是攀登华山绝顶途中理想的休息场所,1996年开通的登山缆车上站,即在峰之东壁。
峰上景观颇多,有影响的如真武殿、焦公石室、长春石室、玉女窗、仙油贡、神土崖、倚云亭、老君挂犁处、铁牛台、白云仙境石牌坊等,且各景点均伴有美丽的神话传说。
长春石室是唐贞观年间道士杜怀谦隐居之处。传说杜怀谦苦心修炼断谷绝粒,喜好吹奏长笛,经常叫徒弟买回很多竹笛,吹奏完一曲,就把笛投于崖下,投完后再买,往而复始,从未间断。因他能栖息崖洞中累月不起,便自号长春先生。
真武殿为供奉镇守九州的北方之神真武大帝而筑。焦公石室、仙油贡、神土崖皆因焦道广的传说得名。相传北周武帝时,道士焦旷,字道广,独居云台峰,餐霞饮露,绝粒避谷,身边常有三青鸟,向他报告未来之事。武帝宇文邕闻知他的大名,便亲临山庭问道,并下令在焦公石室前建宫供他居住。筑宫时,峰上无土,缺乏灯油,焦道广默祷,便有土自崖下涌出,源源不绝。油缸里的油也隔夜自满,用之不竭。后来人们就把涌土的地方叫神土崖,把放油缸的地方叫仙油贡。
千尺幢
千尺幢回心石之上,便是华山第一险境“千尺幢”。这里,山幢壁直立,其间仅容二人上下穿行。两边铁链垂直下垂,状如刀刻锯截。坡度为70°。从上到下共有370多个台阶,皆不满足宽。登时上视,一线天开,形如青蛙在跳,又如粘壁之鼯。下比上时更险,如临深井,心惊目眩。故而常有人下来时倒退而行,从胯下窥视路面。“千尺幢”顶端,有仅容一人的石洞,因为当人们爬上最后一个石级时,便从洞中钻出,故而此洞名叫“天井”。“天井”上有一平台,台上刻写的“太华咽喉”,形象的说明了这里的路形。台上的“百尺峡”为咽喉上段,峡下的平台,形如突出的喉头。“天井”以下的千尺幢,为咽喉下部。此处整个路形如人的咽喉食管,既窄又突且长。“天井”口为“太华咽喉”中段,若从此堵住,上下就会绝路。国民党残匪韩子佩曾在“天井”口加一块铁盖,企图固守华山,人民解放军八勇士却飞越天险,消灭了据守在这里的一个班的兵力,为增援部队打开了通道。
“千尺幢”通天道的打开是在汉代。原来的登山路不在这里,而在华山东侧的黄甫峪。秦昭王令工施钩登华山就是从那里走的。在东峰博台下还留有两处石刻。据《七修类编》载,莲峰之路本无路可通,因有人从北斗坪望见猿猴上下于崖隙间,探奇者循猴径而登,才发现了此条登山路。“此载虽无年可考,但却有“站北斗,望华岳”的记述。自汉武帝从黄甫峪迁西岳庙至官道北今西岳庙址,人们便开始从华山峪道入山。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说:“千尺幢”和“百尺峡”处,既没有铁链,也没有石阶,人们只能“穴空迂回,倾曲而上。”从唐代李白写的《黄神谷晏临汝裴昆陵十四明府序》上看出,他是从黄神谷旧路登华山的。杜甫诗中对“千尺幢”也只是简单的提到过:“车厢入谷无归路,箭括通天有一门。”说明此时两条路皆可通行。到了明代,描写“千尺幢”的诗、记等就极多。阎尔梅在《箭括》千尺幢诗中写道:“险光一线开,窄峡夹青天。蹑登先妨膝,扳崖侧用肩。木梯撞外补,铁绳井中悬。怪石横如窦,阴风直上穿。”杨嗣昌也曾这样记述过“千尺幢”:“形如槽枥,持金绳、探石窦以上。”“金绳”即是指铁链,“窦”是指石窝、脚窝。说明,在明时千尺幢已经安装铁链,凿有石窝了。解放后游人逐年增多,每年阴历三四月是朝山的旺季,这里经常发生“绣幢”事件。这里的道路曾作过两次大的修整。后在千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