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文化的发源地与楚人文化

家乡区县: 湖北省荆州区

湖北是楚文化的发源地和核心,湖北的宜昌是楚人文化的摇篮,楚人是活动在长江中、上游两支主要的古老民族中的另外一支,在当阳沮漳二水之源,楚先祖辟在荆山之地,即早期楚人文化发祥地之一。很可能沮章流域就是早期楚文化的中心。

考古发现,在三峡、宜昌地区发现有“巫山猿人”和“长阳人”。新近又在西峡地带秭归、兴山发现距今约30万年前的人类旧石器时代遗址10多处。新石器时代原始文化有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和石家河文化,还有比大溪文化更早的城背溪和朝天嘴类型。以上这三种原始文化在宜昌西陵峡地带有考古学地层叠压关系,以及文化面貌上有承袭关系。在宜昌、西陵峡新石器时代文化层之上堆积和内涵的夏商时期的文化遗存,主要有中原文化,巴蜀文化和土著文化三种。值得注意的是商周时期的巴文化与楚文化恰好活动在这一带。由此推测,这三种原始文化很有可能是巴文化和楚文化的祖源。

相传楚的先祖是祝融。楚有史可考的立国建都历史达800年之久。熊绎是楚国开国之君主,定都丹阳。早期楚人起源于沮漳流域。荆山,是沮漳二水之源,发源于今保康南漳县。这就是文献上所说,楚人“辟在荆山”的地方,宜昌博物馆在沮漳河中、上游发现了几十处西周楚文化遗存。还有比江陵楚都纪南城更早的当阳季家湖楚城,发现有上千座东周时楚国墓葬和大型王公贵族墓冢。很可能沮章流域就是探讨早期楚文化的中心。

古时的楚国,从今天的地理看来,中心是在湖北。湖北是楚文化的发源地和核心。当年楚国的疆域,就是今天中部地区。中部六省,除山西之外都是楚国的,包括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和江苏徐州的一部分。楚国当时地处中原,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特定的环境,导致这一区域产出的人才都有一种非常硬朗强健的风格,所以说荆楚出天才。天才是不可复制的,天才更是不按照游戏规则出牌的。像我写过的明代万历首辅张居正,像我们的开国领袖毛泽东,都是这一类人才。毛泽东年轻的时候,以诗明志:"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真是同学少年,神采飞扬。过了两年,他又写道,"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粪土当年万户侯",这就是他的诗句,雄健的诗句,天才的诗句。他给自己定位:要做一番前无古人的事业。共产党人的事业的确是前无古人的。这就是楚文化刚烈到极致的表现。

我们再说说吴越。当长江流过巴蜀与荆楚之后,那些刻在滟滪堆上、刻在荆江大堤上的恶梦般的记忆,一进入江苏之后,都化作了鳞浪渔烟。中国南方的母亲河在她的下游如此柔顺,两岸的土地都变得那么温和,那么充满诗意。所以说吴越尽得东南地利,很少有过天灾。在历史上,它一直是中国的膏腴之地,真正的鱼米之乡。正由于这样,这片土地上的人很少为生计犯愁,财富蓄积得多,生活必然精致,人也会变得优雅。所以,吴越地区自唐宋之后,一直到今天,总是人才辈出,这里的人才大都是治世之才,精于理财、治国。天才和鬼才不可复制,但人才却是可以培养的。在吴越这种纸醉金迷之地,历史上也产生了不少温婉的故事,比如像"梁祝"这样凄婉的爱情。爱情在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在吴越这片土地上,爱情表现的形式就是像"梁祝"那样生死相依,在巴蜀表现的就是卓文君的大胆私奔。这就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文化有一方的表现形式。

以上这三种文化风雷激荡,交相辉映,一起构成了长江文化的灿烂。这种灿烂既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作为长江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的楚文化,最早的发源地就是在荆江这一段。长江冲出了夔门流入武汉之前的这一段,俗称荆江。荆江的名字因为荆山而产生。荆山就是楚国的发祥地,春秋早期,楚国是一个很小很小的侯国,它封闭在荒山野岭之中。就是今天神农架下的鄂西北这一带,叫荆山山脉。楚国800年的根基,就是从荆山开始。后人称它为"荜路蓝褛,以启山林"。当时只有数千人的一个小小的部落,在荆山上生息繁衍。他们披着兽皮,穿着极为简陋的衣服,制作粗劣的陶器,谁会想到他们最后会创造如此灿烂的文化呢。我刚才在大厅里,看到安放着一只安阳市政府赠送的大鼎,是复制的春秋时代的早期作品,是周朝的,这是黄河流域文化的杰作。

前不久,我在湖北随州还看到了曾侯乙墓中出土的那些精美的青铜器,远远超过黄河流域的制造技术。我不由得赞叹,伟大的楚国先民,经过几百年的奋斗,终于从一个落后卑微的部落发展壮大成为中原霸主,成为唯一能够与秦文化抗争的南方文化的代表。这是真正的"中部崛起"啊!它征服过吴越,击败过巴蜀,但杀伐并不是目的,楚人的最可贵之处就是把每一个地方的文化都保留下来,兼收并蓄,博采众长。这是一种开放的文化心态。当一个知识层次比较低,而又有一种急于扩张和壮大自己的雄心时,那么这个部落、这个民族的希望只能存在于"网罗天下之才尽为自己用",这种宽广的胸襟,在楚人最早的文化里体现得淋漓尽致。如果同学们有机会到荆州楚文化博物馆去参观,便可以看到两尊精美的青铜器,一个叫"鹿角立鹤",一个叫"虎座鸟架鼓",前者是一只修长的立鹤,却长着一双吉祥的鹿角,后者是卧虎上站着两只鸟,形成一只园弧的鼓架。可以说,这两件青铜器是楚国艺术的代表作。

楚人可以把山中之王--虎,和空中飞翔之灵--鸟,以优美的线条构图,愉悦地结合在一起。这种变形艺术,在今天看来好像很平常,可最早这样做的人,一定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屈原的《离骚》与《九歌》中,用了很多很多的比附,仅"香草"就说了几十种,可见当时整个南方丰富的植被给予诗人非常丰富的想象。楚文化在这样的发展与融合的过程中,变得非常的艺术和非常的贵族气,这种"贵族气"会把他们的生活变得非常优雅,非常精致。但是,在用战争来给历史定义的时代,优雅的贵族往往不堪一击。所以,楚人的鹿角立鹤无法抵挡秦国的金戈铁马,最终产生了灭国的悲剧。楚国因为发展文化而灿烂,也因为发展艺术而最终丧失了英雄的称号。所以说,当我们的生活用战争来定义的时候,成熟的楚文化没有显示出它的伟大;当我们的生活以和谐与发展来定义的时候,远古的楚文化的的优势便会明显体现。因为它不是一个战争的文化,而是一个艺术的文化,是一个把生活的快乐发挥到极致,把艺术发挥到一个灵性高度的文化。

DJC(2021-03-3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