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芷江﹙1890—1947﹚,名湘,字芷江,别号老叟,祖籍江苏省溧水县人,1890年5月20日生于今滨海县滨海港镇杨庄村。 青少年时他聪明好学,能诗能文,杨芷江在地方读了几年私塾后,于1904年考入淮安府中学堂,1908年考入两江师范及江南高等学堂读书,1911年进入安徽立法政学堂法律科学习,1914年毕业后,任塞北关监督,1920年任河南督理靳云鹗的秘书长,1921年,被吴佩孚委任为直鲁豫巡阅使驻北京办事处处长,1926年起,先后任绥远托克托县(今属内蒙古自治区)禁烟局局长、青岛盐务运传公署副使、安徽省区长训练所秘书。 1930年辞去官职,1933年回归故里,1941年2月任阜宁县第一届参议会副参议长,1942年2月任阜东县(即今滨海县)参议会副参议长,当年10月当选为盐阜区参议会行政委员会委员。 1947年下半年,盐阜区在“左”的思想影响下,开始“新方针运动”,不分开明士绅与恶霸地主都加以斗争,杨芷江亦被列为“斗争对象”,陈毅听到这一消息,立即写信派人前往制止,不料信未送到,杨芷江已在斗争会上不幸去世(1947年8月13日),事后,陈毅感到十分惋惜,为我党失去一位忠诚的挚友而痛心。 1948年,在土改复查时,阜东县委为杨芷江平反,恢复名誉。 杨芷江一生刚直不阿,不畏权贵,为人正义,为穷苦百姓做了许多有益的事,深受百姓的拥护和尊重。并擅长诗文,是陈毅元帅的诗文密友。 抗日战争期间,为我党我军做了许多好事。曾先后亲自为“宋公纪功碑”、“新四军盐阜区抗日阵亡纪念塔”撰写碑文,著有《吁天录》、《晚成诗轩文集》6册等作品,是盐阜区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 杨湘诗文甚有功底,他曾写诗和陈毅著名的《梅岭三章》,其中有“留取一腔新热血,与君共溉自由花”之句,可见气概不老。 1942年10月陈毅发起湖海艺文社,杨芷江起草《湖海艺文社缘起》,号召知识分子“发为文章,形诸歌咏,以抒胸中愤慨之气,以写敌人残酷之情”,以利于抗敌和建国。 陈毅1942写诗《答杨芷江先生》云:“光明黑暗搏神州,抗战年来禾黍秋。胡马窥江贼投敌,权奸误国我深忧。吴王老去枚乘在,越国重兴范蠡谋。耆旧淮南多惠助,飘摇风雨济同舟。”诗中以西汉吴王刘濞借指吴佩孚,枚乘是西汉辞赋家,曾上书劝谏吴王罢兵,诗人用这个典故是因为杨芷江曾经担任吴佩孚的幕僚。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