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宁海重建的西门不远,有一段鹅卵石铺就的小道,这就是徐霞客古道了。
古道狭窄,绵长,斑驳,时间的印痕丝丝入扣。踏上时光隧道,我们来翻阅一部千古奇书。
《徐霞客游记》开篇写道:“癸丑之三月晦,自宁海出西门,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
5月的宁海多雨,倘使“云散日朗”,难免让人心生欢喜,怀抱如斯情绪,徐霞客上路,迈开了长达34年的壮游之旅。
一晃,400年已逝。
而今,追寻着徐霞客的步履,我们和宁海人一起重新设计自己的脚步——“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属于每个人的古道在心中,也在脚下。
仿效徐霞客,出西门,但见梁皇岔路的山间小路,满目绿色,不时遇见断壁残垣,古藤和野花纠缠不清,石桥下溪水潺潺。当年,徐霞客凭着一双脚,在宁海境内走出了130华里的古道。而今,城市里时髦的徒步行走运动叫醒乡间,无数双脚追随徐霞客,走出了全国首条国家登山健身步道的雏形。
2009年,宁海适时启动游步道设施建设工程,修葺一条总长约500公里的登山健身步道。
不同于西湖游步道,花岗石的台阶蜿蜒西湖周边群山,此处的登山健身步道更像山间小道,轻巧、自然。修建者用心良苦,希望这条道路天然去雕饰,把更多自然之趣还给双足:山道铺满落叶,脚踩松软的泥土,林中阳光缕缕,行走在这条步道上,怎能没有好心情?怎能不把舒心的笑容挂在脸上?
翻开游步道的全景图,真要全程走下来,足足需要半个多月时间。红色的标志线密密麻麻,像蜘蛛网一样贯通整个宁海,全县363个行政村近一半村庄都被这根“红线”串了起来,无论你身在宁海县城的哪个角落,走几步,便能开启古道的时光入口,这也给了每个人规划自己独特旅程的可能。
你,在县城的老西门直入,一如当年徐霞客壮游的开端。而这里,也是李白27岁时出四川直奔天台山的所经之地,也是唐玄宗诗中所说的“地道逾稽岭,天台接海滨”之路。
他,一不小心从瓦窑头村闯入,偶遇一座座古石桥,桥面中间刻着荷花、向日葵,桥洞下溪水清澈见底,从千百年前流淌至今,亘古静谧,清幽。
她,或许是摸着了许家村的“门”,沿着古道不过2.7公里,石头村就近在眼前。每家每户的屋子都由石头垒叠而成,沿山势连成一片,气势恢弘。石块之间不用泥灰,年深日久,缕缕青苔挤满了缝隙。
我,看中大胡桐村横驱古道的气势,慨然沿着百米长的大道上路,这一路风景不比九寨逊色。而等到深秋,秋浓四海,大道上撒落一层厚厚的金灿灿叶子,能软化尘世里带来的浮夸心事。
还有不远处,王社古村落里,长了三百余年的黄檀树,仍在冥想与等待,村口的烽火台似乎依然留有余温……
只要踏上古道,一切风景都在你的脚下徐徐展开,每个人都能寻到属于自己的“古道”情长。
习惯安居城市里的你,也不必提心徐霞客当年的艰辛,村落人家的质朴,其实是古道的另一份厚礼。
走累了,就近敲开一户人家,讨口茶喝,歇歇脚。这些隐藏在山岙里的小村落鲜有外来人,村里老人大多延续着古风,每日里种田,间或捣年糕、做番薯烧酒,他们静静地守候在古道旁,扫净“房屋”,等待心灵入住。
心灵不会讨价还价。在宁海胡陈乡有个趣事——乡里给农家乐定下的价格标准是一日食宿(包三餐)85元,其中早餐标准5元,硬性标准包括馒头、鸡蛋等。但百姓们会用更温暖的方式表达他们对客人的心意,他们把灶间所有食物都端上桌,成了琳琅满目的自助早餐。
还是回头说说徐霞客。这个中国历史上最为伟大的旅行者发现了中国大地上多少自然奇观。他那条路,相比今天的我们,更多风险与艰辛,当然所获得的也是更为壮阔的感受与心灵震撼。但不要忘记,他的壮游之旅,便是从宁海发端。
在路上。身体和心灵,总要有一个在路上。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若要问宁海人,为什么对四百年前的那个他,在今天如此推崇?其实只要问问我们自己的心。岁月更迭,人内心对自然与自由的向往,始终无法改变。
我们也想上路。虽然,现代人出游常常由于现代手段的运用,忘记了初衷,但更多的人是在路上,学会了更认真地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而今,当你踏上徐霞客当年曾经走过的古道,山野的清新之气充盈你的胸腔,满目的绿意抚慰了你的双眼,还有摘野果尝鲜带来的惊喜,你好像从庸常的疲累与倦怠中超脱出来,重新发现自己的存在。你的关节依然灵活,肌肉开始一点点强健,这便是古道对你的启发——不在乎路途有多远,只要你开始了行走,你就会有更多美丽的发现。
这便是宁海人的骄傲。今年的5月19日,是我国设立旅游日以来的第5个节日,因为徐霞客,宁海成为旅游日的发祥地。宁海人持之以恒,已经把徐霞客开游节一办13年,他们希望更多的人踏上古道,领略这位先贤用双脚丈量出的人生智慧。而徐霞客游览路线联合申遗的大事件,也已经拉开了帷幕。
徐霞客不单是宁海的骄傲,也是浙江的骄傲。第十三届徐霞客开游节开幕,以“诗画浙江、美上加美”为主题的省旅游节也同时在宁海开启。
你若有心,也学徐霞客慨然上路吧。在路上,发现美丽的诗画浙江。
愿古道因之而热切。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