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县历史名人

家乡区县: 睢县

园公,姓唐,名秉,襄邑人,传曾居襄邑东园,故称东园公。避秦末战乱,隐居商山,与甪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合称“商山四皓”。汉初,数次拒绝朝廷礼聘。刘邦称帝后,立吕后所生之子刘盈为太子。后戚夫人得宠,其子刘如意得刘邦欢心,刘邦遂产生废刘盈立如意为太子之意。吕后闻知甚恐,问计于张良。张良建议让“商山四皓”出山辅佐太子,吕后即命太子卑词厚礼请“四皓”出山。“四皓”见太子谦恭礼士,诚心相邀,便答应了。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75年),刘邦抱病平定淮南王黥布之乱,归来病情加重,决心废立。文武大臣百般规谏,刘邦执意不从。一日刘邦于宫中设宴,令刘盈侍候,“四皓”紧随太子入宫,个个须发如雪,衣冠楚楚,举止高雅。刘邦见了大惊,问之,方知是“商山四皓”,大惑不解,问:“我求你们数年,你们都避而不见,今日为何与我儿交游呢?”东园公说:“陛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受辱,因而不见。当今太子仁义孝敬,礼贤下士,天下有识之士愿为太子效死,所以我们来辅佐。”刘邦见刘盈羽翼已丰,遂打消废立之意。刘邦死后,刘盈继位,是为汉惠帝。

卫臻

字公振,三国魏襄邑人。其父卫兹乃汉末名士,曾为曹操谋士。卫臻凭借父亲的功勋赐爵关内侯。魏文帝(曹丕)黄初初年,封安国亭侯。当时群臣共同颂扬魏文帝的功德,以为应受汉禅。独卫臻阐明禅受的真义,称扬汉朝功德。曹丕多次向卫臻示意,并表示“天下的珍宝一定和山阳公(汉献帝)共享”。后升侍中、吏部尚书。魏明帝继位,封康乡侯。累官至司徒,进爵长垣侯。屡次上疏辞官,明帝以旧臣不准,并下诏褒扬他。死后,赠太尉。赐谥号曰“敬”。

张廷蕴

襄邑人,五代后唐跟随庄宗征伐四方,每临阵,身先士卒,奋力死战,以至金疮满体。很受庄宗赏识,授官指挥都虞侯。庄宗在魏博时,刘皇后从行,常纵优伶人为非作歹,廷蕴把不法优人全部斩首。后因破李继韬有功,升羽林都指挥使、左监门卫上将军。后晋开运年间(944年)病死。廷蕴虽武夫,然廉洁奉公,敬重士人,历任七州刺史,归葬之日,家无余财。

张谊

字希贾,襄邑人,幼年独自好学。曾潜诣洛阳龙门书院,刻志励学。后唐长兴年间(930~933年)中进士。后晋时,累官中书舍人,因张才识渊博,端明殿学士和凝把他推荐给宰相桑维翰,拜左拾遗,在集贤院修书撰文,经常论及国家大事。

郭贽

字仲仪,宋初襄邑人。太祖乾德(963~967年)中,进士及第(状元)。太宗太平兴国(976~984年)中,为著作佐郎、右赞善大夫,兼太子侍讲(太子的老师)。太宗去东宫,出《戒子篇》,命郭贽注解,并令其为诸王子讲说。曾两次主持贡举,累官至参知政事。曹彬为弭德超诬陷,郭贽替曹彬辩冤,曹彬得免。郭贽敢于直谏,曾表示:“我受皇上非常之恩,誓以愚直报答皇上。”太宗问:“愚直有什么好处?”郭贽答:“犹胜奸邪。”真宗继位,拜刑部侍郎,进吏部、秘书监,真宗称之为“纯厚长者”。拜工部尚书。随真宗泰山封禅后,升礼部尚书,78岁去世。真宗因郭贽曾作过他的老师,特亲临灵室哭祭,赠左仆射,谥“文懿”。著有诗文集三十卷。

张去华

字信臣,张谊之子,宋初襄邑人。幼时励志苦读,善于文辞。周世宗平淮南时,去华才18岁,慨然叹曰:“战事还没有结束,老百姓还没有安定,这时用兵打仗,不是治国的长久之计。”于是著《南征赋》、《治民论》献给皇上。下诏面试,授御史台主簿,弃官归家。宋建隆初年,游京师,中进士第一(状元),拜秘书郎。劝朝廷收取桂州。官至工部侍郎。去华姿容美貌,宽和有涵容,尚气节,善谈论。曾经进献《无元论》,提出让农民休养生息,真宗非常赞赏,让他书写龙图阁四壁。著有文集十五卷。

张师德

字尚贤,去华第十子,最受父亲器重。宋真宗到汾阴祭祀,师德献《汾阴大礼颂》,这一年,以进士第一名状元及第,官集贤馆校理。每逢朝政有大事,向外派遣使者,皇上就说:“张师德可以胜任。”契丹、高丽的使者来朝见,也多由张师德主持接待。累官左谏议大夫。著有文集十卷。

许安世

襄邑人,宋英宗治平丁未(1067年)进士第一人(状元),文字为欧阳修、王珪所推许。曾作《公生明赋》、《咏史诗》为世传诵。王安石向朝廷推荐,安世因反对王安石的政见,不肯附会得官。司马光、吕献可、邵尧夫都很器重他。后官至都水员外郎,死于黄州,苏东坡为其助丧。

小诗(2015-05-3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