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汇区经济

家乡区县: 川汇区

综述

2004年,川汇全区完成生产总值49.95亿元,比2003年增长17.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38亿元,比2003年增长42.5%;第二产业增加值23.02亿元,比2003年增长22.4%;第三产业增加值23.55亿元,比2003年增长1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19元,比2003年增长10.8%;农民人均纯收入3189元,比2003年增长1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21亿元,比2003年增长12.9%。区属固定资产投资总额8.2亿元,比2003年增长34%。

2011年,川汇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38.8亿元,比2010年增长11.5%。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7.5亿元,比2010年增长3.8%;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70.6亿元,比2010年增长15.3%;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60.7亿元,比2010年增长8.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80.7亿元,增长18.7%;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3.6亿元,比2010年增长25.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91元,比2010年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7505元,比2010年增长18.1%。

2013年,川汇区生产总值172.05亿元,比2012年增长10.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1.2亿元,增长22.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2亿元,比2012年增长16.8%;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6.7亿元,比2012年增长13.7%;公共财政收入3.05亿元,增长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9610元和9611元,分别比2012年增长11.6%和11.3%。

第一产业

川汇区是粮、棉高产区,主要农作物

有小麦、玉米、大豆、棉花、芝麻、烟叶等。养殖业主要有猪、牛、羊等,是国家和河南省重要的小麦、棉花、槐山羊皮、生猪、黄牛等商品的生产和出口基地。

2004年,川汇区实现农业增加值3.38亿元,较2003年增长42.5%。夏粮单产创历史最高水平。畜牧业生产克服了禽流感、饲料涨价等不利因素,2004年实现产值6874万元,较2003年增长4%。

2013年,川汇区粮食亩产达1067斤;蔬菜种植面积达2.8万亩,后石店万亩蔬菜基地获省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农业产业化取得新成果,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市级13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4家,总数116家,其中省级示范社2家、市级示范社6家,川汇区被评为全市农民合作社工作先进单位

第二产业

2004年,川汇区区属工业完成增加值6.34亿元,较2003年增长11.8%,其中区属限额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14亿元,较2003年增长22.8%。产销率达99.3%,较2003年增长1.3%。企业改制平稳推进,2004年完成了对3个企业的改制,对20个已改制企业进行了规范和完善。川汇区建立了以电办机械、纺织印染、食品酿造、裘皮制革为支柱的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2013年,川汇区全年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完成83.3亿元,比2012年增长22.5%;利润总额11.5亿元,比2012年增长33.2%;产销率100%;工业用电量9.6亿千瓦时,比2012年增长23%。年初确定新建、续建的47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8亿元,占全年目标任务的106%。其中,13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7.5亿元,占目标任务的136%。省重点项目久通电缆完成投资2.4亿元,占目标任务的132%。

第三产业

2004年,川汇区新增民营企业52个,总数达到356个;川汇区

新增个体工商户1053个,总数达到9066个;新建市场、专业村7个,总数达到40个。全年完成各项税收6118万元,较2003年增长21.8%,首次突破6000万元大关。

川汇区总投资500万元以上各类新上、续建、竣工项目69个。总投资20亿元的大型物流中心中原国际商贸城被列为省、市重点项目,一期已完成投资2.2亿元。沙北三路改造工程基本完成,川南工贸城和行政新区建设稳步进行,工业园区建设已经启动。全年完成城市基本建设投资3.46亿元,硬化小街小巷路面1.2万平方米。本级财政收入完成8867万元,较2003年增长21.8%,超年度目标1165万元。

2004年,川汇区全年共签订招商引资协议78个,协议资金88.3亿元;合同42个,合同资金45.6亿元;实际落实项目73个,到位资金10.03亿元,占市下达任务的125.4%;引进外资433.36万美元,占市下达任务的216.7%。全年外贸出口达到680万美元。

2013年,川汇区第三产值增加值73.8亿元,比2012年增长8.5%,占总产值的比重达44%

小小精灵(2015-05-3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