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天锅的来历

家乡区县: 潍坊市潍城区

       朝天锅是山东潍坊地区汉族名吃,属鲁菜系。起源于清代乾隆年间的民间早市,流传至今。潍坊朝天锅经过不断改进于 朝天锅1997年分别被中国烹饪协会、山东省贸易厅认定为“中华名小吃”、“山东名小吃”。2013年朝天锅制作技艺入选山东省级非遗名录。

      朝天锅是用鸡肉、驴肉煨汤、以煮猪下货为主,有猪头、肝、肺、心、肚、肠,其中猪肠不要断的,并且要翻过来清洗。肠、口条、猪头肉要先用开水涮过,再放到老汤锅里煮,火候要掌握得恰到好处。猪下货煮熟后捞出切好备用,面饼擀好烙熟后也放到茅囤子中备用。所配小料也很讲究,葱段需切成长短一致的小段,咸菜疙瘩切好后再重新调汁腌制;鲜汤配以葱末、香菜末、醋、胡椒粉、辣椒面等小料 。

       朝天锅以“逢二排七大集间,白浪河畔人如山。寒流雪翻火正红,下水香锅面朝天”闻名,朝天锅肉肥而不腻,汤清淡而不浑浊,加以薄饼卷食,其味无穷。

       朝天锅源于清代乾隆年间的民间早市,据说与郑板桥有关。当年,郑板桥治理潍坊时,对民间疾苦十分关心。某年腊月,他微服赶集以了解民情,见当时潍县赶集的农民吃不上热饭,便有人在集市上架起大铁锅,为路人煮菜热饭,锅内煮着猪下货、肉丸子、豆腐干等。汤沸肉烂,顾客围锅而坐,由掌锅师傅舀上热汤,加点香菜和酱油等,并备有薄面饼,随意自用,因锅无盖,人们便称之为“朝天锅”。

 

Athelina83(2015-05-3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