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石竹山坐落在福清市西郊十公里处,因“石能留影常来鹤,竹欲摩空尽作龙”而得名,山上有胜景石竹寺、狮子岩等128处。明朝徐霞客游记中说:“岩石最胜,亦为九仙祈梦所”,现为福建省十大风景区之一,素有雅胜鼓山之誉,为福建省道教名山。山间有紫云洞、桃源洞、通天洞、日月洞、摘星台、化龙窝、鹤影石、鸳鸯石、棋盘少、龟蛇石、蟠桃石、洞天等奇岩怪石、天然石景。
石竹山风光以石竹寺为中心,从东张水库管理局东侧走石磴上山,全程1400级台阶,8座凉亭,步行约半个多小时可至石竹寺。该寺建于状元峰下半山腰的悬岩峭壁上,一面依山、三面悬空,远望如空中楼阁,天宫仙苑。寺后群峰嵯峨,四周绿竹耸立,红墙碧瓦,典雅清幽。寺始建于唐大中元年(847年),初名“灵宝观”。宋乾道九年(1173年)丞相史浩重修时,因周围多奇石幽竹,遂改名“石竹寺”。现寺院内建有九仙阁、玉皇阁(天君殿)、土地厅、观音大士殿、紫云楼、玉皇行宫、大悲殿等。
旅游景区:石竹山为AAAA级景点
石竹寺
石竹寺建于状元峰下半山腰的悬岩峭壁上,一面依山、三面悬空,远望如空中楼阁,天宫仙苑。寺后群峰嵯峨,四周绿竹耸立,红墙碧瓦,典雅清幽。寺始建于唐大中元年(847年),初名“灵宝观”。宋乾道九年(1173年)丞相史浩重修时,因周围多奇石幽竹,遂改名“石竹寺”。现寺院内建有九仙阁、玉皇阁(天君殿)、土地厅、观音大士殿、紫云楼、玉皇行宫、大悲殿等。石竹寺有两大特色,一是以道教为主,道释儒三教长期共存、和睦相处;二是民间梦文化活动历久不衰。如九仙阁内供奉“何氏九仙”,是祈梦场所。寺外崖石上留有“石竹仙山,白日作梦”摩崖题刻。寺之西侧有蟠桃洞、仙桥、石门、出米石等胜景。
状元峰
从石竹寺西出至“炼丹灶”,经仙泉、“朝斗石”“伏虎石”直抵主峰状元峰。峰巅海拔534米。在此观景:四周峰峦奔突、云山雾沼,晴日里鲤鱼湖碧波万顷,溪流蛇行蜿蜒山间;远眺东海则浩缈接天,岛屿若隐若现,游人疑入海上瀛洲。状元峰顶有一块巨石,称沧海石,石上布满海中贝壳类动物化石。沧海石作为沧海桑田的历史见证,引发游人无穷遐想。
紫云洞
从主峰折返,中经石竹寺,距寺数十步有紫云洞。洞内宽敞清幽,塑林晃真人塑像。传说林晃为五代后梁人,在此炼丹济众,求医者络绎不绝。洞口有“应接不暇”摩崖题刻为证。与紫云洞隔湖相对的正南方鲤尾山上,有紫云塔。塔建于明代,仿楼阁式,花岗石结构,8角7层、高24米;塔内有石梯可攀登至塔顶。
观音崖
观音崖在半山亭西侧,有巨石如檐,横空而出,离地高10米,似巨瓦一片,故民间称“一片瓦”。崖壁苔痕斑驳,缝隙泄泉,树根盘错其上,岩上“石竹”镌刻,字迹苍然。观音岩附近还有仙人坪、仙床、鹤影石、鸳鸯石、化龙窝等奇石。
鲤鱼湖
石竹山下有鲤鱼湖,湖面15平方公里,湖内有一小岛形如鲤鱼。岛上常年栖有数千白鹭,傍晚,白鹭归巢,热闹非凡,平添佳趣。乘游艇环湖观赏湖光山色。湖面碧波荡漾,偶见湖鱼跃出水面,此情此景真可谓优哉游哉,如入人间仙境。
传说故事
石竹山的石竹寺又名九仙阁,相传在汉武帝刘彻时,在福州市于山修炼的何氏九兄弟在此得道成仙,后人建筑九仙阁,以资纪念。九仙阁始建于唐大中三年(849年),宋、明重修,1979年又重修。 石竹山寺内有大雄宝殿、文昌阁、观音亭、石佛宫等建筑,规模宏大。寺处景色秀丽,石竹山上有龟蛇石、小蓬莱、三重檐、青龙洞、通天洞、一线天、仙桥、紫云塔等30多处天然美景。寺西有一座龙女岩,传说为东海龙王的公主化身,近邻还有九鲤仙醉卧岩,一条长约丈许、宽约尺余的石条横架其间,造化之功,惟妙惟肖,此即“天桥”胜景。寺东可俯视东张水库,山水辉映,景物壮观。宋代朱熹、明代徐霞客、清代陈宝琛均到过石竹山,且留下题匾。
宗教文化
石竹寺有两大特色,一是以道教为主,道释儒三教长期共存、和睦相处;二是民间梦文化活动历久不衰。如九仙阁内供奉“何氏九仙”,是祈梦场所。寺外崖石上留有“石竹仙山,白日作梦”摩崖题刻。寺之西侧有蟠桃洞、仙桥、石门、出米石等胜景。
“九仙祈梦”、“祁梦之所”,是石竹山宗教文化一大特色。山南麓半山腰悬崖峭壁上构筑着橙瓦红墙、精美绝伦的一组古建筑群,即为石竹山道院。道院内供奉着汉代何氏九仙君,千余年来祈梦文化活动在这里经久不衰是石竹山宗教文化一大特色。山南麓半山腰悬崖峭壁上构筑着橙瓦红墙结构精致的古建筑群,宛如空中楼阁,蔚为奇观,古殿阁前蹬道蜿蜒,东侧方缆车徐动,人来客往,香烟枭枭,这就是闻名遐迩——石竹山道院,祁梦之所“九仙楼”稳挂正中。 石竹山石竹山道院始建于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年),初名灵宝观,后改为石竹寺,兼容释儒文化,由仙君楼、观音殿、文昌阁等组成,道院内供奉着主神为主。
2008年10月7日重阳节,由祈梦文化、接春文化、九仙信仰组成的石竹山梦文化历史传承最为悠久、内涵积淀最为深厚、文化影响最为深远。结合“中华梦乡”石竹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与整理,举办的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以梦文化为内容的学术研讨会,填补了中国梦文化研究的空白。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