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号錾字石位于固阳县城东的银号乡境内,从银号乡政府所在地往东,沿毕齐沟到石家碾房,折向偏南经福义魁村脑包沟前行,在距离岔沁口子(一山口,此处仅居住一杜姓农民)一千五百米左右北山阳面脚下有一处庙宇遗址,庙址墙基有一布满文字和莲花石刻图案的大卧石。大卧石以东40米以及其西200米的范围内,无论是立石、悬崖,还是平卧的山石,只要能刻字的都有石刻阳文文字,大者有30×60平方厘米,小则3厘米见方。不少字从山沟里仰望即可看清,明晰可辨(见图)。
编修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的《绥远省志》载:“东境毕气(齐)沟山中福义魁至杨家店之间,有石刻文字甚多,土人名曰錾字石山,其字迹明显,文长数千言。”杨家店位于今固阳大庙乡西南。可见原来錾字石范围较广。由于年长日久,人们没有对此古迹引起重视并予以保护,加之开山采石,而今仅留区区几千平方米了。
距离錾字石山七里地的杨家店村民们讲述说,祖上早有传说:村民们夜间路经此山(尤其在庙宇跟前一带)时,常常听到山上有斧凿之声响,只是不见人影,天亮后人们就看山崖上新增添了阳文文字。这种情景在农历年底岁首见得更多。
有一种说法,錾字石山的庙宇是广觉寺(五当召)的派出单位,并为征税纳租供奉及组织佛事的据点之一。每逢农历四月前后,远近村民与香客赶来,商贾游人也相聚于此,热闹非凡。
中央民族学院藏学研究所李秉铨先生指出,“山石上刻的文字有三种,第一是藏文,第二是满文,第三是梵文。它的内容是‘观音菩萨’的‘阿麻尼白咪红’六字真言。它是西藏信仰佛教者经常念的真言,念多了即可成佛。”李先生还说:“包头錾字石山上刻有多种少数民族文字的事实,说明历史上我国少数民族关系的密切,来往的频繁。在历史上有过许多西茂的喇嘛在此地进行宗教政治活动,影响极大。现在錾字石山上留下的这些石刻正是这一历史过程的见证。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