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封禁牧 绿荒山富百姓

家乡区县: 内蒙古固阳县

 

 

 

 

 

 

 

 

 

 

 

固阳县位于农牧结合带,是典型的半农半牧区,多年来,农民养畜形成了散养放养的习惯,长期过度放牧不仅对植被造成了巨大地破坏,形成了造林难成林,种草不见草,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2007年8月1日,固阳县全面实施围封禁牧,很多的羊主含着眼泪将羊赶进了屠宰场,"羊倌"在固阳县下岗了。
在此之前,"养猪为过年,养羊挣个零花钱"是后山群众根深蒂固的观念,羊给他们解决了油盐酱醋,羊帮助他们度过一个又一个难关。禁牧政策实施后,怎么样填补牧业上的这块空白?怎样解决畜草问题?成为摆在固阳县决策者们面前的首要问题,为此固阳县早有打算,一是支持农民发展适于舍饲的新的养殖业,在原来适合圈养的优良品种羊的基础上,发展起了鸡、猪、兔等特色养殖。一是提倡农民建起了青贮窖,并在自己承包的荒山上种植优良牧草,从根本上解决了饲草难的问题。
到2011年末,近四年过去了,实行围封禁牧的固阳县到底有什么变化?近日,记者走进固阳县,听到了这样的声音:
"现在这生态可好了,多少年不见的草又忽忽悠悠长起来了,多少年不见的山鸡、獾子、狐狸、野兔又跳着蹦着回来安家落户了。树种也多了,天然树种像山杨、白桦等又重现生机。人工树种如杨树、榆树、沙棘更是一年比一年壮.森林中久违的药材也重现往日的身影,多达百余种。"林业工人指着山上的植物高兴地说。"开始那阵子总也是想不开,寻思着那牲口不放到山上,在家里养是啥事,自古以来牛羊都是撒到山上放啃。可是经过这几舍饲圈养,你别说,还真行,不仅省心了,还比原来赚钱了。"固阳县的养殖户不好意思地说。
是的,这围封禁牧前后还真是变样了,固阳的山绿了,固阳的牲畜多了,更重要的是,固阳的人变富了。封山禁牧着实让固阳县取得了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三赢。在固阳县2011年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记者攫取了这样一组数据:2010年,固阳县建成24处羊产业养殖示范基地,出栏羊达到60.5万只,鸡、鹅、野猪等特色养殖达到140.1万只(头),种植饲草料33.5万亩。全县实施林业重点工程39.1万亩,绿化面积41.1万亩,争取并实施了千万欧元的清洁机制造林项目,森林覆盖率由"十五"末的12.8%达到现在的15.5%。
记者同时了解到,封山禁牧改变了固阳农民传统粗放养殖的观念,使农民从从昔日传统农牧业中解脱出来,走上了优质、高效的舍饲圈养之路。现在,在固阳县,肉羊的出栏期限由过去的12个月缩短到现在的6个月,农牧业生产效率极大提高,一大批农畜产品实现了精加工并经过精美包装进入流通环节,农牧业开始由粗放式经营向精细化发展迈进。农牧业产业规模创历史新高,马铃薯产业、羊产业和特色养殖产业已成为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与此同时,舍饲圈养也极大调动了植树种草的积极性,广大群众以极高的热情投身到植树种草的热潮中,全县生态建设的步伐伴随着和谐之音快速迈进。固阳县的围封禁牧政策谱写了一曲雄壮的绿色生态之曲,唱响了一首农民发家致富的壮歌。

夏尔(2015-05-3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