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的指引下,固阳县紧紧围绕农牧业提效思路,坚持走农(牧)场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的路子,以农牧业产业园区为载体,为打造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做贡献。
延伸产业链 做强马铃薯产业.
根据我市“南菜北薯、乳肉并举”的农牧业发展思路,固阳县把薯业发展摆在了突出位置,坚持商品薯和种薯发展并重,具体抓手就是加大土地流转,大力引进和发展龙头企业,调整种植结构。
在固阳县精诚脱毒马铃薯种薯繁殖中心,栽种在玻璃瓶培养液中的脱毒苗一排排整齐地摆放着,内蒙古田丰农牧有限责任公司经理郭翻身告诉记者,“这就是马铃薯产业链的源头,这些苗经过在大棚中栽培就会长成‘原原种’,也就是微型薯。原原种继续种植生成原种,原种通过现代化的种植最后长成商品薯。目前,公司的生产能力已达到生产马铃薯脱毒苗600万株,微型薯1200万粒,优质种薯7000吨,商品薯7500吨,今年光是卖原原种就获利620万元。”
2010年,田丰农牧公司在固阳县规划建设仓储能力达20万吨的马铃薯仓储物流园区。此外,马铃薯电子交易平台、农产品展览厅、马铃薯病毒检测中心及相关配套设施、马铃薯微型薯分级检测及化验中心、马铃薯精包装车间的主体建设已经完工。2013年,园区内计划建设一条无矾粉条、粉丝、粉皮生产线,建设一个大型方便即食粉丝生产厂。
田丰农牧有限责任公司负责物流园区的经理杨普义对记者说,“从最初的脱毒苗到最后的深加工,对于马铃薯来讲,这应该是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田丰仓储物流园区全部建成后,将成为我国华北地区最大的马铃薯物流集散批发交易园区,可辐射东北、西北以及华北等周边省市的农副产品交易。它不仅能解决当地农民储薯难的问题,而且每年可给固阳县农牧民带来约2000万元的收入,并让当地约1500人实现就业脱贫。
订单农业 农民增收新亮点.
在首届“拓耕节”上,固阳县西斗铺镇的两万亩土地被以亩为单元划分面向社会公开租赁。来自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地的170多名市民签了1200份订单。
固阳县大部属于西北旱作农业种植,往年由于干旱加上市场信息少,卖不上价和农产品滞销的情况时有发生。由于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适合种植燕麦,2009年当地农牧民和三主粮公司合作成立了农牧业专业合作社,流转了西斗铺镇的两万亩土地种植有机燕麦,实施“一亩地”订单农业项目。
这种订单农业的模式,明显地改善了当地村民的生活水平。“流转土地的租金一年就可以拿到二三万元,在合作社帮忙种地还赚两万多,和以前靠天吃饭的日子相比,收入增加了不少,还稳定了许多。”十四分子村享受到了实惠的老农民张忠感慨地说。
西斗铺镇的有机莜麦基地已获得农业部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种植基地认证,燕麦身价翻了几十倍。产业化龙头企业“三主粮农牧业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石如刚自豪地说,“内蒙古高原的概念加上燕麦这个绿色产品,也让我们打响了‘健康食品’牌,这两万亩将作示范基地,今后固阳县的120万亩旱作业都按这种订单农业的模式来耕种。”
一亩地订单农业项目是固阳县最近发展有机农业、观光农业和生态农业的一项新探索。近年来,固阳县积极引进和培育上规模优势龙头企业,推动企业建标准化生产基地,严格执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业产品的质量技术标准,提升精深加工水平,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推动商标、包装和认证的有效结合,引导企业申请注册和培育更多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品牌商标,创自治区名牌农产品,充分发挥“龙头+品牌+基地”的示范带头作用,把农畜产品直接包装进当地超市、进入区内其他地区,走出一条“开发一个商标、创出一个品牌、闯出一方市场、带动一片基地、兴起一个产业”的路子。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