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阳出土突厥碑

家乡区县: 内蒙古固阳县

 

 

 

 

 

 

 

 

 

 

 

  南北朝北晚期,突厥部落兴起于西北。隋至唐初的五十余年间,隋唐安边政策以和亲、封册、赐姓及鼓旗为主。从北周末至隋开皇的二十余年间,先后派送大义公主、安义公主、义成公主至突厥,为突厥可汗的妻室。隋初,突厥分裂为东西突厥。固阳为东突厥都兰可汗的游牧地。突厥大酋长都兰可汗在原北周宗室之女、大义公主的煽动下,常越阴山、渡黄河,侵忧隋朝边境,掠夺财物,制造麻烦。突厥宗照“凡用兵之道、见利速进、不利速退”的原则,常神出鬼没,使隋朝没有太好的办法。隋开皇十三年(593年)乘都兰可汗委托下属突利可汗遗使臣为其求婚之机,隋官员说了大义公主的很多坏话,并要求诸诛杀大义公主后,方可求婚,不久大义公主被杀。二次求婚,隋便将宗室之女义成公主许配于都兰可汗的下属突厥利可汗为妻。开皇十九年十月(599年)隋朝将突利部落由漠北“迁五原,以河为固,于夏胜这间,东西至河,南北四百里,掘为横堑令处其内。”(资治通鉴)并建大利城(今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境内)用以巩固北部边疆,隋朝赐突利可汗为“启明可汗。”开皇十九年冬(599年)都兰可汗死,达头可汗自立为步迦可汗,在隋的打击下,步迦可汗内部大乱,本人逃往吐谷浑国,铁勤、仆骨等十余部落多归启明可汗。“仁寿二年三月,突厥思力俟斤等,南渡河,大掠启明人畜而去”(资治通鉴)。所以,当时固阳地区属都兰可汗下属的思力俟斤可汗的游牧地,仁寿三年秋(603年),启明可汗归国,“长孙晟送启明置碛口”并统有了步迦原有部落。启明于是尽有步迦之众。因此,固阳又成为启明可汗的游牧地。

  从隋朝后期至唐贞观一年的二十余年间,突厥又经历了颉利可汗,薛延陀可汗。到贞观二年(628年)部分突厥部落又推举薛延陀的俟斤夷男为夷男可汗,这时唐太宗正欲取缔颉利可汗,便册封夷男为真珠毗伽可汗,并赐于鼓和大旗,夷男建牙帐于大漠郁督军山下,回纥、扰野古、阿跌、同罗等诸部落均为其附属。固阳又属真珠毗伽可汗的游牧地。唐贞观三年(629年),派大将李靖讨伐突厥,突厥九位俟斤及扰野古等四首领率众投降唐朝。贞观四年春,(603年),李靖又在阴山下大败突厥,颉利逃至铁山。杀死突厥兵一万余人,俘虏十五余万.颉利下属全部投降,唐开拓土地从阴山北至大漠,四方少数民族称太宗为“天可汗”,连呼万岁。噫吁兮,太宗威哉,尔来四万八千岁,“天可汗”者第一人。四月,又俘颉利可汗。随即,划分原启明可汗辖地及北方一些土地从东至西设幽州、丰州、云内州、灵州,又划分原颉利可汗地为顺州,安置突厥人在这几州生产、生活、定居,并且东设定襄都督府,西设云中都督府,来管理其民众。任命突利为顺州都督,任命颉利为右卫大将军。固阳地区为云中都督府云内州辖地,民众仍以游牧为主,兼有少量农耕。唐在绵延数千里的北疆筑起了一道无形的长城。
从结率反叛事件后,唐朝认为突厥留黄河之南有诸多不便。贞观十三年(639年),唐赐怀化郡王阿史那思摩“李”姓,立为泥孰俟利苾可汗,赐鼓和大旗,李思摩于黄河边受封,建牙帐于阴山北,统领部族回到旧地,固阳又属李思摩可汗的领地。贞观十九年(645年),薛延陀真珠可汗死,其子拔灼继位称多弥可汗。贞观二十年秋(645年)多弥可汗被回纥人诛杀,残部归唐,一百多万民户请求唐设州立郡。太宗心中涌出胜者的喜悦,当场写下了“雪耻酬百王,除凶报千古”的诗句,至此,固阳归为唐的燕然都护府云内州。其后,唐由高宗、中宗、将贞观之治的盛世维持了半个世纪。
  到开元盛世,周边的少数民族及藩属国,各保持自己的领地和本民族的生活习惯,但定期通过参天可汗道去大唐都城长安朝拜、进贡,当时这种国与国的君臣关系,可看作今日区域自治的一种雏形。世界多国也派使臣、商旅、学者来大唐从事外交活动、经商、学习。至唐末,固阳的行政归属再没有大的变化,也没有大的战争和动乱。当时固阳境内为鲜卑化了的汉族、突厥人等多民族杂居区域。民众的生活习惯以游牧为主业,农耕为辅助。

夏尔(2015-05-3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