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先驱彭中英

家乡区县: 广东省化州市

彭中英(1891—1964),原名彭培芳,化州横岭村(今属笪桥镇)人,化州早期共产党员、革命活动家。
彭中英生于一个中农家庭。光绪戊申年(1908年),17岁的彭中英考入化州高等小学堂。宣统元年(1909年)在校参加了同盟会员黄伯群组织的拜兰团。宣统三年(1911年)10月10日,孙中山领导武昌起义成功后,彭中英与李中柱、彭瑞海等人在化州成立统筹部,彭中英负责军事工作。于11月14日发动了驻化州的巡防营武装起义,一举占领了知州衙门,逮捕了知县田荣耀,组织了化县临时政府。
1914年袁世凯卖国,彭中英响应孙中山讨袁号召,与陈信材等人在化州、廉江等地组织武装队伍,率部攻打龙济光控制的高州城,但遭到失败。
1918年6月,彭中英考上了广东省法政学堂。“五四”运动后,彭中英的思想起了深刻的变化。1921年1月,他赴德国柏林求学,在那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翌年冬,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在法国巴黎成立,他立即转到巴黎,参加勤工俭学。1923年4月,他由施益生同志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在周恩来、陈延年为首的中共旅欧总支部直接领导下进行活动。1925年,国内发生了“五卅”运动,消息传到巴黎,彭中英与我国留学生中的中共党员等一百多人在蔡和森的领导下,举行示威,他们冲入中国驻法使馆,强令公使秘书签字发表通电,抗议帝国主义暴行。因此,彭中英等70多人被法国警方宣布驱逐出境,后由党组织送往苏联莫斯科军政速训班学习。
1926年国内北伐战争开始。党中央调彭中英回国,任广东省农民自卫军总部主任。他到职后,立即组织干部进行政治、军事训练,举办军训班,亲自授课,还请来当时在广州的周恩来、陈延年等讲课,培养了一大批革命干部。彭中英还关心家乡化县的革命活动,曾多次给化一中寄《中国农民》、《向导》、《新青年》、《广东农民》等杂志,启发化州青年走上革命的道路。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制造了“四一二”大屠杀事件,广州相继出现了“四一五”反革命政变。彭中英随广东省党委机关同志转移到香港,后转移到广州湾,任南路(高雷钦廉四属)特派员和南路农民自卫军总指挥等职。他选择环境熟悉、对革命有利的化县为重点,建立党支部,发展党员(当时化县党员有1294人,占南路党员总数的30%),组织武装队伍。后来成立南路特委,彭中英任特委书记。他多次组织农军攻打县城,虽不成功,但沉重打击了反动势力。当时广东省委称化县的革命工作是“第一等的地方”、“非常之有希望”。1928年12月,南路特委机关因叛徒告密,大部分特委委员被捕,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彭中英不在广州湾而免落入敌人手中,后被反动派悬赏通缉。从此,彭中英失去了党的组织关系,漂泊到硇洲岛,秘密组织渔业工会和商会,并与化、吴、廉、遂等县隐蔽下来的同志联系,以成立国技馆为名,秘密组织革命武装。如是者四年。
1933年彭中英因病秘密回到家乡调治。当时本县有个当年留学德国归来的黄康民,劝他去投靠军阀邓龙光。国民党桂系军长叶大森、国民党师长董煜等人都写信或登门请他出去当官,但彭中英都给予拒绝。
抗日战争爆发后,彭中英与陈信材去武汉找周恩来,要求去延安。适逢周恩来去了重庆,只由秘书接见,说白区需要干部,要他们回来参加抗日救亡工作。1938年秋,党组织介绍彭中英到原十九路军抗日将领张炎任主任的“广东抗日自卫团第十一区统率委员会”任政治教官,并与陈信材、苏翰彦等人创办《南声日报》,这是南路第一张进步报纸,对宣传抗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广州沦陷后,省政府主席李汉魂委任张炎为第七区行政专员。同时蔡廷锴的廿六集团(三罗)游击总司令部在灵山成立,委任张炎为第七区游击指挥官。张炎接到委任后即结束梅菉的统率委员会,迁往高州办公,筹备成立乡村工作队,公开招考队员。彭中英积极协助张炎,在化州主考。被录取的队员集中在高州经过短期训练后,分成六队分别开赴所属各县开展工作。彭中英任化县队长。他带领队员深入县南、县西、县北各地,宣传抗日,发动青年、妇女参加自卫队、妇女会等,他又向队员讲授马列主义,使队员“进入了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一个新的世界”(队员庞新、彭北棠回忆录)。
1939年1月,乡村工作队结束,把人员并入学生队,扩大为十个中队,彭中英仍任中队长。1940年3至4月间,学生队副中队长周崇和、香港回国服务团成员文允武两人在茂名乡下散发朱德总司令驳斥陈诚通电而被反动乡团逮捕,押解高州城。国民党反动派欲置他们两人于死地。彭中英等人千方百计营救了周、文二人。此成为轰动一时的“周文事件”。随后,国民党反动派说彭是“共产党首要分子”,对张炎施加压力。彭为顾全大局,向张炎辞职回家乡经营小果园。
1944年底,彭中英等协助张炎策划起义,并积极主张把全部起义部队交给中共统一指挥。起义失败后,彭撤退到广州湾(即今湛江市),国民党派人来劝他“自新”,被他大斥一顿,并要来者转告主子,劝他们的主子来向彭“自新”。
从大革命失败到解放战争胜利,彭中英先后被国民党悬赏通缉三次,派兵围捕十二次,由于彭中英的勇敢机智和深得群众的保护,均化险为夷,幸免于难。
抗战胜利后,彭中英去香港寻找党组织。在港遇南路党组织负责人周楠,周叫他参加中国民主同盟。彭从之,由原张炎属下同事叶春、曾伟介绍正式参加民盟。以后他到澳门组建民盟澳门分部,在澳门、中山等地,紧密配合五桂山游击队开展地下革命活动。1949年5月,彭奉命回到粤桂边区纵队督导处任督导员。
1949年底,彭中英奉命回化县任支前司令部司令员,组织支援解放海南的具体工作。1950年任化县法院院长,后调任高雷地区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副专员、湛江市副市长、民盟湛江分部主委等职。为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做了大量工作。1959年调省人民政府参事室任参事。1964年6月病逝于广州。

小梅子xzbkb(2015-05-3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