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球王 李惠堂

家乡区县: 广东省兴宁市

      世界球王李惠堂 大家是否还能想起,那个曾令外国人惊叹不已的运动巨星,那个曾令中国人感到非常自豪的世界球王?没错,他就是李惠堂!他把的一生都献身于足球事业,无论是在中国足坛上还是在世界足坛上都是举足轻重的人物,都具有很高的威望和影响力。 而大家对李惠堂先生理解多少呢?下面,就让我粗略地介绍一下民族英雄李惠堂吧! 李惠堂(1905—1979),又名万年青,字光梁,号鲁卫,梅州八贤之一,出生于香港,祖籍为广东省梅州五华县的粤籍客家人。“看戏要看梅兰芳,看球要看李惠堂”,这是上世界20年代上海滩的潮人朝话。在新中国建立之前,足球运动的黄金时代,几乎就是李惠堂的时代,1928年他曾被亚洲足协评为“亚洲球王,1976年8月13日,在联邦德国“环球足球杂志”组织世界球王评比活动中,李惠堂同来自巴西的贝利、英国的马修斯、西班牙的斯蒂法诺、匈牙利的普斯卡士一道被评为世界五大球王。而英国人称他为“东方亚力詹士”,日本人送他“东方标准球人”的绰号。如此可见,对于李惠堂的战绩,是毋庸置疑的! 据说,李惠堂从小就酷爱足球活动。6岁时,其父把他送回原籍梅州市五华县锡坑乡老楼村读私塾,读书之余,他以家门前宽阔的草坪作球场,呼朋引伴苦练足球技艺。5年后,他回到香港,继续刻苦训练,并常常请教球坛先辈,技艺大进。在1922年香港“夏令营杯”赛中,17岁的李惠堂展现了娴熟的足球技巧,被足坛前辈所看中,赛后即被吸收为南华体育会甲级队足球运动员。此后在沪港埠际赛、甲级联赛、远东运动会上,他所参加的球队都获得冠军。随后在出访澳大利亚各役中,他也屡立战功,从而声名鹊起。 这一路走来,李惠堂为国足所作出的丰功伟绩数不胜数,他曾担任过中国国家足球队教练、亚洲足球协会秘书长副会长、国际足联副主席、国际足球总会副会长、香港华人足球裁判员委员会主席等职。率领中国足球队参加奥运会、远东运动会、出访东南亚等国家,为中国足球和中国人赢得了荣誉。他积极探索足球理论、传授足球经验,写下了足球经《球圃菜根集》等著作。 他以出神入化的球艺、宽容大度的风范、才华横溢的文采得到了世人的公认。率领足球队冲向世界最顶峰,并义无反顾地为祖国、为家乡的足球事业默默付出着的他,成了民族英雄,成了众人的焦点。他是唯一一个在国际足坛上享有最高荣誉的中国人! 其实论技艺,李惠堂比起其他四位球王的确还稍有逊色,但是骄傲的德国人还是把“世界球王”的美誉给了李惠堂。其深层的原因应该是在于李惠堂在自己祖国最危难的时候,用脚踢出了一个民族的尊严。 李惠堂率领的足球队使中国人摆脱了“东亚病夫”的恶名 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掀起了一股势不可当的足球旋风,从1915年到1934年,中国队在远东运动会的19年间,连获9届足球冠军,其中从第2届到第8届,蝉联7次冠军,号称“远东连捷七届”。这使中国人摆脱了“东亚病夫”的这个恶名,并让李惠堂赢得了“世界球王”的称号。 李惠堂在足球场上横扫日本队 使日本媒体又惊又气 1923年的第六届远东运动会在日本大阪举办。日本人以为稳操胜算,准备洗雪前耻,不料又以一比五大败亏输,又惊又气的日本媒体,纷纷印发号外,沮丧之情溢于言表。中国队对日本队的不败记录,也让“甲午战争”以来,备受压抑的中国人在体育场上出了一口恶气,赢回了中华民族的自尊! 李惠堂拒绝为汪精卫效劳,毅然选择过平淡的生活 1941年12月香港攻陷后,在抗日救忙紧急关头,李惠堂不畏强权,不为物质高位所诱惑,大义禀然,拒绝汪伪政府“体育部长”的诱惑和拒绝为日本侵略军足球表演的要求,后逃离香港,返回广东老家,过着平淡朴素是生活。但他没有放弃他所热爱的足球,曾先后在锡坑、安流、河口、横陂、华城等镇献技传艺,并率五华足球队和航建足球队两访兴梅,有力地推动了家乡足球运动的发展。而梅州被誉为“足球之乡”,与李惠堂的大力推动不无关系。 历史告诉我们,李惠堂是个值得怀念的民族英雄,是值得大家学习的一个好榜样!只是,好景不常有,这些辉煌,这些荣耀,早已成为了过去!从1923年代表中国参加远东运动会,到1947年李惠堂作为队长,参加的最后一场比赛,李惠堂在球场上度过了25年的时间。他的挂靴意味着中国足球李惠堂时代的结束,此后中国足球命运坎坷,黄金时代自此一去不复返。

张小扬(2015-05-3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