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安市文化馆近年来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以健全和增强服务项目,服务能力为重点,与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经费保障机制相结合,努力实现文化馆设施免费开放。坚持全面推进,逐步完善;坚持公益,保障基本;科学设计,注重实效;扩大宣传,树立形象的原则。着力做好全市的群众文化工作,取得了辉煌的成绩。馆内设置:文艺辅导部、书法部、美术部、舞蹈部、音乐部、调研部、戏曲部、摄影部、文艺创作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群文档案室、群文信息网络部、办公室、等部门。拥有多功能活动大厅、舞蹈排练厅、综合活动室、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室、美术工作室、文艺创作室、书法工作室、老年活动室等8个厅室。在全市个乡镇建有5个文化活动基地,4个未成年文化活动基地,4个农民工文化活动点,为河北省艺术创作基地。下设社会文化艺术团体和业余艺术团队6个,馆内一个、三剑歌舞团、洪生平调落子剧团、明星演出队、小屯演出队、蓝天演出队等团体;总人数150人,其中文艺骨干120人。
在编人数21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18人,本科学历6人,副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8人,干部队伍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工作能力强。
群文活动:
近年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积极践行“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着力树立科学发展观,以繁荣全市群众文化为主导、以丰富广大群众精神生活为职能、坚持“贴近群众、服务基层、广泛开展、全市推进”的治馆方针,组织开展大型文艺演出,戏曲大奖赛等130余场,参与人数1.6万于人,观演群众累计百余万人次。
艺术培训:
近年来,举办各类艺术培训班205期,参加学员10000余人,举办老年大学讲座等培训班43期,培训学员2000余人。
文学创作:
馆内干部及文艺骨干参加市级以上展演活动获奖350项,创作出具有一定文学艺术作品600余篇(幅),在市以上报刊、电视台、电台等发表、播出作品125篇,出版专著12部。
2000年、2007年两次参加“全国群星奖”获群星奖金奖及表演奖三项大奖。
非物质文化遗产:
自2006年至今挖掘、搜集、整理、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48项,成果显著。现有3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武安平调落子”、“武安傩戏”、“东通乐赛戏”,4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伯延民居建筑技艺”、“武安平调落子”、“武安傩戏”、“东同乐赛戏”,15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历年获得荣誉情况:
多次被评为邯郸市级、省级先进单位,多次被授予“先进文化馆”称号。1991年,武安市文化馆被河北省文化厅评为先进文化馆;1996年,武安市光荣的跨入全国先进文化县(市)行列;2002年,被河北省文化厅命名为河北省基层文化工作先进单位;2003年,被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命名为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工作先进单位;2004年、2008年两次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授予国家一级文化馆。2001年武安落子小戏《送闺女》参加全国第十一届群星奖获金奖。2007年,武安落子小戏《二嘎旦还乡》参加全国第十四届群星奖获群星和表演奖两个奖项。全馆创作美术书法作品在省级国家级获奖120余件,创作文学作品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30余件。由于成绩突出2004年第一次和2008年第二次连续两次被国家文化部评定为“一级文化馆”。
未来展望:
完善硬件设施建设,打造功能齐全的新型文化馆。加强队伍建设,按照文化馆应有的艺术门类,配备相应的专业艺术人才。建立健全文化网络。以现有的武安宾馆、武安剧场、武安广场、南北园广场四大文化广场及各乡(镇)文化活动广场为载体,举办高档次的大型的文艺演出活动。以点带面,进而推进全市群众文化的广泛开展。以全市各乡镇文化站为依托,带动全市502行政村文化活动。形成乡村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军营文化、社区文化、旅游文化、戏曲文化繁荣发展的良好态势。
小编的梧桐子家乡地址http://www.wutongzi.com/kan/hebei/wuan.html
小编的微博地址http://weibo.com/3228437007/profile?topnav=1&wvr=5&user=1
小便的个人能力秀主页http://abc.wm23.com/chenzihui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