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郝

家乡区县: 陕西省安塞县

安塞腰鼓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1996年,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安塞腰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10月1日那天安塞腰鼓参加了国庆六十周年天安门广场的群众游行演出。安塞腰鼓是安塞三绝之一。

“腰鼓”是陕北各地广泛流传的一种民间鼓舞形式,尤其是延安地区 黄土地腰鼓

的安塞县、榆林地区的横山、米脂等地最为盛行,是陕西民间舞蹈中具有较大影响的舞种之一,安塞腰鼓起源于榆林横山,在明代后期,由于灾荒与农民起义,安塞已经人烟稀少,安塞人由榆林横山迁过来,也把横山的腰鼓带到了安塞。安塞腰鼓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像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飚,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独特的艺术个性。在中国的首都北京,在香港,在中国的各地展现风采,并为世界瞩目。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刚劲奔放的雄浑舞姿,充分体现着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与性格。安塞腰鼓可由上千人一同表演。早在1986年,安塞腰鼓就荣膺首届中国民间舞蹈大赛最高荣誉大奖,它先后在第11届亚运会开幕式、香港回归庆典,2009年国庆典礼等大型活动中表演,并赴日本、德国等其他国家进行表演。

2012年《为人民放歌》大型文艺晚会的开场节目就是来自革命圣地延安,闻名海内外的安塞腰鼓。[4]

被誉为“天下第一鼓”的安塞腰鼓有着悠久的历史。在革命时期它被称作“胜利腰鼓”,革命根据地的人民群众在欢迎毛主席和工农红军,欢庆胜利的时候就曾跳起气势磅礴的腰鼓。在改革开放之初的1990年北京亚运会上,安塞腰鼓的表演成为开幕式上的一大亮点,至今为人称道。安塞腰鼓见证了中国的时代变迁,在为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举办的《为人民放歌》大型文艺晚会上作为开场节目,意义不同寻常

JYC(2014-05-1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