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钢市水灯节

家乡区县: 平顶山舞钢市

舞钢水灯节的由来传说不一。
一曰:祈平安 避祸灾 敬河神
    石漫滩踞舞钢市马鞍山、旗山南麓,是平原进入山区后的一个约20多平方公里的盆地,贾岗河纵贯穿过,人们多聚集居住于此。由于舞钢南部山区的降水较多,发源于舞钢最高峰的孙沟河,发源于尚店镇的蔡庄河、王老庄河,发源于方城县祖师庙山的料庄河和方城县娘娘坟山的水磨湾河,以及发源于杨庄乡龙泉村的龙泉河、发源于龙王撞的袁门河等七条河流汇集于此。每逢雨季,洪水泛滥,带动山石滚落河床,淹没农田、房产,洪水过后乱石满滩,百姓无法耕种,给沿河两岸百姓带来严重的灾难。为祈求平安、避免灾祸,老百姓于农历八月十五,风清气高、月圆之时,以荷叶、莲蓬、木墩等做成灯座,上放灯台,撒上五谷杂粮,点燃香烛,顺水放灯,以敬河神,祈求来年平平安安、避灾免祸、风调雨顺、家家团圆。此习俗代代沿袭下来。
二曰:祈安康 共欢乐 谢神龙
    相传,以前石漫滩一带祸乱不断,灾荒不止,民不聊生。一对神龙为拯救一方百姓,自天而降,落入土中,在马鞍山南坡形成一南北走向,长1.5公里、宽0.5公里、海拔104米高的山岗。其南端奇石怪状,酷似一栩栩如生的公龙头,且眼、鼻、耳、嘴、角等轮廓清晰分明,人称龙头山。在杨庄乡吴庄村南形成东北西南走向,长1.5公里、宽1公里、海拔156米高的小山。其东端极像一怒目长吟的母龙头,且眼、鼻、耳、嘴等齐全,无角,人称母龙山。
    这一对神龙久居于此,在洪水泛滥之时,他们吸蓄山洪减灾,帮助百姓避祸;当天气干旱之时,他们吐出雨露,帮助百姓种禾植桑;当遇祸乱之时,他们行使龙威;当百姓有求之时,他们有求必应。由于神龙的相助,石漫滩一带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当地老百姓为感谢这对神龙,于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在河里放流水灯与神龙同庆、同乐,祈福国泰民安。
三曰:放水灯祈福国泰民安 谢禹王助民斩妖除怪
    相传很久以前,在舞钢市中部滚河岸边有座非常繁华的城池—柳州城。城四周柳林如烟,生机勃勃;城池内商贾云集,繁花似锦。城西南有一方圆几百亩大的清水潭,潭水湛蓝,终年不枯。城西门外3里,每年三月十八起庙会,每至会期,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这年中会之日,风和日丽,方圆百里的百姓潮水般涌向会场。正午时分,一辆上坐三个白胡子老头的彩棚马车从清水潭冲出,朝北顺着大道驰向会场。马车刚到会场,就被高人看破,“他们不是人,是清水潭中的水妖”。随之,喊打声四起,碎石、棍棒像冰雹似的向他们砸去,众妖惊慌失措,急驾马车慌忙逃脱。
    自铁山庙会以后,由于水妖作祟,柳州城方圆百里一直大旱不止,河溪断流,庄稼颗粒无收,人畜饮水困难,百姓焦急万分。柳州城府尹为救民众于干渴,动员万名百姓开挖河渠,引清龙潭水救急。但水妖对此更为不满,潭中大黑鱼精领妖众将百姓所开挖的河渠一夜填平。为根除妖患,府尹和师爷从各地收集白灰千车,组织壮士三千,一日内将白灰全部倾入清水潭,次日清水潭水面漂浮起数千条大大小小的水妖尸体。这更惹恼了修炼千年未被呛死的黑鱼精和三个老鳖精,决心对柳州城和众百姓进行报复。当夜,清水塘泥浪翻滚,妖光闪闪,携带沙石的巨大洪流直冲柳州城。正在淮河流域巡视的禹王,突见淮水上空妖光闪闪,已知大事不好,急驾祥云降至鏊山,看到是妖怪在兴风作浪,极为愤慨,抛出劈山铲,将四妖斩首。并按玉帝旨意,命一对神龙留守柳州,镇守清龙潭。柳州城百姓为铭记禹王除水妖、救黎民的恩德,在清龙潭边建起了一座禹王庙,每逢农历八月十五放水灯,玩鱼灯社火,感恩德,庆平安、祈团圆。此俗长期传承下来。
    水灯节传说虽众说不一,但自古以来就有在以石漫滩(滚河)为中心在中秋节放水灯的民间习俗。她源于古往今来民众对水的敬畏、对火(生命)的崇拜、对先人的祭奠、对未来的寄托。放水灯依附着个人的愿望、承载者个人的祈愿随水而去,体现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001年为迎接新世纪的到来,共盼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经济发展、社会繁荣,同续民俗文化的传承,市委、市政府决定每年的中秋节在石漫滩水库举办全民共庆的水灯节,并赋予水灯节新的内容:灯节搭台,经贸唱戏。自2001年第一届水灯节举办,并在“十一”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播出后,引发良好的节庆效应。时至今年已举办十届,吸引了国内外大批游客来舞钢观灯、放灯、旅游、度假,成为中原乃至国内唯一大型的以水灯为特色的节庆活动,并创造了极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郭璟皛(2015-05-3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