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致富,找老陆。”平湖市新仓镇的农户间一直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农户口中的老陆,就是原新仓镇农技站站长陆志华。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老陆做了27年的农技工作,如今60岁的他退居二线快10年了,现在是新仓镇农技水利服务中心的一名协理员。但“要致富,找老陆”的流行语却没有被遗忘,反而越传越火。只因老陆闲不住,这头刚退二线,那头就办起了果蔬专业合作社,仍旧奔走在带领农民致富的第一线。
“如果要速冻的话,等菜心长到8厘米再摘;如果脱水储藏的话,最好等它长到12厘米再摘。”陆志华是新仓镇农技水利服务中心的农技员,他不仅对菜心、毛豆、刀豆、南瓜等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外在条件非常熟悉,而且对市场的需求也非常“灵敏”,因此他会指导农户做好农作物的种植、采摘工作。 作为农技员,陆志华的办公室就是“田头”。只要一有空,陆志华就会去农户的田头看看农作物的长势,问问农户的丰收情况,并把技术带给了当地农户,帮他们走上致富的道路。三叉河村村民冯金明之前以种棉花、晚稻为主,2013年投入了上百万元搭建了大棚,打算种植蔬菜。当时,冯金明想种植甜瓜,但陆志华告诉他,种甜瓜所需的成本非常高,对新手来说种植风险较大。后来在陆志华的建议下,冯金明改种了小南瓜。在种植过程中,陆志华不仅帮助冯金明争取到了省里的设施农业补助,还精心帮他挑选了小南瓜品种。“今年我的小南瓜取得了非常好的收成,这多亏了老陆。”冯金明感激地说。
在陆志华30多年的工作中,有太多个“冯金明”得到过他的帮助。通过传授专业技术,陆志华让农户们种出了优质的果蔬。种出优质的果蔬后,它们的销路又该如何解决?农户们的疑虑是陆志华的牵挂。1997年,陆志华开始探索“订单蔬菜种植”,先有订单再种植,这不仅消除了农户种植时的顾虑,而且保障了他们的收入。为了做好订单农业,陆志华奔走于各地,与金华、嘉善等多地的食品企业建立了稳定的供货关系。2006年,陆志华牵头成立了平湖市新仓果蔬专业合作社,拥有社员760多人。一个个“散户”变成了合作社“社员”,收入更加有了保障。
另外,在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对时空进行合理配置的基础上,陆志华还创新性地提出了“4千元千斤粮”模式。以前的农户一般都是种植一季油菜或大麦,然后再种植晚稻,一亩田收入在2000元左右。根据陆志华推荐的模式,即“先种植菜心,收起后种植毛豆或南瓜,毛豆、南瓜收起后再种植晚稻”,如此一来每亩田的收入将达到4000元,多则达到5000元。在陆志华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采用“4千元千斤粮”的种植模式,增加了收入。 眼看退休的年纪就要到了,陆志华的朋友都会劝他不要起早贪黑干个没完,但他说他放不下农田,放不下农民,带领农民走上致富的道路,让他觉得工作得更充实、更有意义。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