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思维,就是在(移动)互联网 、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
那么,到底什么是互联网思维?人类文明已经从农业时代、工业时代,进入了互联网时代。而互联网思维,就是面向互联网时代的思维方式。
因此,要想理解什么是互联网思维,首先要了解互联网时代。
那么,互联网时代的本质特征是什么呢?其实就三个字:“互,联,网”。
“互”即“互动”。
相比报刊杂志,信息可以通过网络更快速、更海量、更便宜的传播。于是,以雅虎为代表的门户网站横空出世,新浪、网易、搜狐也因此而崛起。
人们在被动接收信息的同时,还期望能够精准的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于是,以谷歌为代表的搜索引擎横空出世,百度也因此而崛起。
人们在主动搜寻信息的同时,还期望能彼此交流信息。于是,以facebook为代表的社交网络横空出世,新浪微博也因此而崛起。
人们在彼此交流信息的同时,还期望交流能加顺畅自如。于是,以ICQ为代表的即时通讯横空出世,腾讯QQ也因此而崛起。
到今天,能让人们随时随地交流的微信、whatsapp等,更是如日中天。
从被动接收信息到主动搜寻信息,从彼此交流信息到随时随地交流,贯穿始终的,是人们希望能够更好的“互动“。
某种意义上,互联网的出现,是因为人们期望能更好的“互动“;而互联网的发展,是因为更好的满足了人们的“互动”需求。因此,“互动”是互联网时代的第一个本质特征。
“联”即“联接”。
过去,上网要通过电话拨号,来联接桌上的台式电脑;后来我们可以通过宽带,来联接笔记本电脑。人们通过桌上的个人电脑(PC)来联接的时期,叫有线互联网时代。
今天,因为wifi、2G、3G、4G、CDMA等无线通讯网络的发展,再加上智能手机的普及,通过手机就可以让我们随时随地联接起来。时至今日,我们已经全面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
未来,电脑和手机将不再是唯一的上网终端。就像今天,到处都是“电器“一样,今后,将到处都是”网器“。任何人、任何物、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自由联接。不久的将来,我们将进入无限互联网时代。
从有线互联网时代发展到移动互联网时代、乃至进入无限互联网时代,是因为人们希望能够更好的“联接“。
某种意义上,互联网的出现,是因为人们期望能彼此更好的“联接“;而互联网的发展,是因为更好的满组了人们的“联接”需求。因此,“联接”是互联网时代的第二个本质特征。
“网”即“网络”。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早期,工厂如果想要用电,得自备发电机甚至自建发电站。发展到后来才有集中的电厂,通过电网将电力传输到千家万户。
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就相当于工业时代的“电”。我们现在通过电脑硬盘或自备服务器,来存储“信息”;要不了多久,“信息”将集中存储到“云端”,通过无线网络,可让人们通过“网器”自由使用。这就叫“云计算”。就像现在用电一样,只要按下开关就可以了。不一样的是,电网是电厂向电器单向输电;而“云端”和“网器“,是双向传输“信息“。
通过“网器”和“云端“的联接,人们可以很轻松的就掌握更全面、更及时的信息,并更好的做出分析,这就是“大数据”。
人和“网器”(物),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将不断形成无数张无边无际的网络,并组成一个相互交织的网络体。
通过这样的网络体,人们可以“任意互动、无限联接”。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